第十九章我欲将心为王战(3 / 5)
兵强马壮,胡汉骑兵呼啸着聚集在慕容承光的大旗下。
慕容承光麾下有一支精锐部队,只有三千人,称之为“却邪军”。
加入却邪军很简单,以一敌十能活下来,就能够加入,至于活不下来,那就算是白死,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悍,无可比拟。
燕国的动作吓坏了汉国,以为燕国要发兵和汉国大战,汉国冀州各城的守将都开始不断地往奉高发书而去,通报着燕国的动向。
而后便收到了燕国的来信,或者可以说是一封嘲讽信。
“兹尔汉皇,我大燕军威滔滔,此番不过微动,便使尔社稷震荡乎?
尔不必有此畏惧,我大燕不向南,而向北。
素王神庙摧毁,鲜卑凶焰炽烈,三百八十年来,未曾见蛮狄凶残有若此时,此诸夏之民所不能受也。
尔且安居南国奉高,观美娥之舞,闻靡靡之音,本王自当亲率燕国儿郎,踏冰卧雪,血海之间,为素王复此仇也!”
此信一出,简直堪称杀人诛心。
汉国不要害怕,我们出兵不是为了征讨你们汉国,我们燕国是诸夏的贵胄,使素王的子民现在鲜卑胡人敢羞辱素王,我们要去为素王而战,我们不怕死亡,你就在南国好好享受吧。
这话传出去,一定会被各种士人记载下来,而且一定会被燕国的史官记在史书上,一个不好,就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毕竟直到此刻都没有人意识到,洛氏可能会在中原消失很久很久,大多数人还在用传统的历史眼光去看待。
这封信传到奉高后,气的刘禅这么好脾气的人都直接破口大骂,这件事甚至直接让刘禅把所有重臣都聚集到宫中商议。
最后汉国群臣集思广益,使人回信道:“尔不过燕国一臣,无有帝位,竟对吾皇出此逆言,真蛮胡无礼之人,吾深厌之。
燕国驳杂,罪孽后裔,胡血驳杂,吾皇甚厌,不欲与尔言,尔尽做假言伪饰,所谓为素王之复仇,不过为一己之私利,尔胡人间争权夺利,真可耻也。
吾皇尊奉素王上皇,不使兵出,皆尔燕贼使军压境,欲亡吾国之因也,倘使我汉国在北,尔燕在南,出十万军者,乃吾汉也。
尔燕为胡,貌似夏人,实为禽兽,无信无义,尔慕容承光,不忠不义,颇类曹贼,吾汉国不与燕交,不使兵向北,不为素王而战,不为攘夷使力,非吾汉之过,实尔燕之孽也!
于我民间,亦有仁人志士,自携器具、钱粮,矢志向北,此吾汉之心也,吾皇甚赞之,此吾皇之心也,岂容尔这悖逆之臣,僭主之辈,于此谣言,欲于青史之上,使吾皇受难乎?”
这封信的措辞就相当的严厉,把燕国的出身先是贬了一顿,还贬低了燕国行动的正义性,赤裸裸的揭露了燕国就是想去捞好处,然后说自己不能出兵就是因为燕国害的,如果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调换,那出兵的就是汉国,又把慕容承光比作曹操,从品德上批判他,最后用吕氏等自愿前往的百姓,抬高整个汉国,可谓是短时间所能想出的最好应对了。
慕容承光收到这封信后,没有生气,反而在群臣面前狂笑道:“有句老话,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啊,汉国君臣太急了,急的都慌不择言,我大燕是不是蛮胡,难道是由他来决定的吗?
素王可是说过,蛮夷入诸夏则诸夏之!
况且,就算是从血统上说,或许两百年前的时候,他刘禅和我慕容承光,还是一个祖宗呢,他说本王是蛮夷,难道他也是蛮夷吗?
有本事他就回两百年前,把我们这群被流放到大鲜卑山的先祖全部杀掉,这样从大鲜卑山走出的就皆是胡人了!”
慕容承光当然知道自己慕容氏肯定不是蛮夷,他这番话是说给那些还觉得自己是胡人的臣子看的,有的人加入燕国时间还短,还没有彻底化夏,子嗣还没有长大,成为夏民,胡汉稳定融合是燕国的立国之道,是如今燕国战力爆棚的主要原因,慕容承光绝不容任何人破坏。
他话音一落,燕国的大殿上,顿时响起欢腾之声,这些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们,笑得一个比一个肆意,慕容承光将刘禅回的信撕碎往空中一扔。
伴着那宛如雪花飘散的碎纸片,他高亢的声音响起,“去整肃军队,进攻辽东!”
“喏!”
殿外都要被掀翻的齐声大喝。
如今的西域,可谓是风起云涌,无双城的陷落对整个西域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这是西域百姓的黑暗日,同时是西域宗教各派的疯狂日,当初勉强融合的各派,彻底开始各自划分地盘然后互相攻击。
自伊力河谷到玉门关,无数的声音在其中响彻,鲜卑单于死在无双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并不影响鲜卑占据西域的事实,在无双城陷落前,西域大部就已经落到了鲜卑人的手中,否则无双城也不会那么容易陷落。
在鲜卑单于死去后,鲜卑贵族只是在西域诸军,没有时间管理这里,他们纷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