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洛川上书(1 / 2)
皇帝在皇宫之中砸碎了数十个陶瓷,挥舞着利剑砍断了无数的帷幔,他愤怒的咆哮声响彻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
“猖狂!猖狂!
洛氏真以为朕不敢动手吗?
洛氏真以为朕畏惧他们吗?”
殿中所有的侍者都跪伏在地上,深深地低着头,没有人敢于上前去劝说愤怒的皇帝。
皇帝甚至亲自写下了诏书,他是有把握短时间之内杀光英侯全族的。
因为历代英侯都不娶小妾,子嗣一向不多,没有其他家族那种庞大的世系,杀起来很是方便。
但是回想了一下英侯背后的洛氏,那在列国之间遍布的势力。
皇帝担心自己上一刻下达了圣旨,下一刻就有列国叩关。
皇帝又气的砸了一件珍宝。
最终无事发生。
一住s:
皇帝是不可能受气的,逃进英侯国的他不管。
但是他在英侯国周围严查,但凡有逃去的,直接就地正法。
一时之间,郡县之间变成了大逃杀之地,党人们四处躲避朝廷的追捕,被抓到基本上就是死。
纵然知道收留这些党人会带来灭门之祸,还是有无数人收留他们,天下群情汹汹之心,由此可见。
作为唯一硬气回怼皇帝的英侯,在天下之间的名望再次大涨,已经是诸列侯勋贵之家的冠冕。
其余的五姓家虽然显赫,门生故吏极多,但若说怼皇帝,那是真的不敢,皇帝是真能做出夷三族之事的。
门生故吏再多,家门声望再显赫,主支嫡系一死光,顷刻之间就是无限的内斗。
皇帝再稍微一挑动,家族破落就在旦夕之间。
等到皇帝气消,许多同情党人的权贵,包括外戚上书,请求赦免那些下狱的党人,皇帝思虑良久,想到主犯都已经死了,于是下令将狱中的士人放还。
但是同时下令,不允许这些人做官,包括这些人的三族,都不能到朝廷做官,所有的名单都记录在内廷之中,依旧称呼他们为党人。
这番举动的意思是,皇帝没有错,士人们就是在结党,现在放还是因为皇帝法外开恩。
这样的举动瞬间引爆了天下,从国朝建立以来,还从没有过牵连三族,不允许出仕做官的事情出现。
洛川和洛倩都没想到皇帝能玩出这种禁锢士人上升的事情。
这些士人都是有能力的,不让他们到朝廷里做官,放到地方上,这难道不是在找死吗?
他直接上书给皇帝道:“陛下。
禁锢士人之事,万万不可。
天下的兴盛,就在于人的得失。
摒弃士人,重用宦官,这是圣君所应该做的吗?
臣有问。
诸位常侍可知如何筹谋钱粮、镇抚百姓、刑律之道、统率军队,这些治国理政之道,哪一位常侍是精通的吗?
士人有能而不用,却用无能的宦官,陛下心中所思所想,臣不解。”
看完这封上奏,众人只升起了一丝想法,原来骂人还能骂的这么高级。
一句“臣不解”,仅仅三个字,就把皇帝指着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英侯洛川的意思很明显,放着有才能的士人不用,却用无能的宦官。
这些宦官能干什么?
不是简简单单的歧视这些宦官的身份,而是这些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只知道哄着皇帝的人,怎么用来治国?
治国理政一窍不通。
士人之中的确是有渣滓,而且数量还不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
但是和宦官们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起码还能做事,能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运转。
尤其是士人集团之中的佼佼者,一手治国,一手治军,汉王朝能维持安稳,皇帝能坐在皇帝位下达党锢,这些士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毫不避讳的说,宦官就是给士人拖后腿的。
洛川对大部分邀名的士人是无视的,但是对宦官,那更是看不上。
因为洛氏一直以来都想的很清楚,对皇权、臣权等等都与天下不同。
宦官有什么用?
给皇帝捞钱,对抗士人和外戚,维护皇权的稳定。
这一条条一件件,洛川只能见到皇帝从中得利,却见不到天下得到了什么好处,能有一半用来打仗都算是好的,宫中奢靡无度,难道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捞钱。
钱是怎么来的?
所有人都很清楚,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这世上不是为皇帝捞钱就天然正确的。
对抗士人和外戚,维护皇权的稳定,然后呢?
维护皇权的稳定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皇帝能够通过皇权打击侵蚀国家根基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