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5章 张大千仿八大山(1 / 2)

加入书签

心里骂娘归骂娘,陈宇和古贺川作为参赛选手,该答题还是得答题。

隔板猜物这种地狱级的赌斗方式,唯一人性化的地方,恐怕就在于其实不用猜出正确答案,你只要比你的对手更加接近真相,就算赢。

陈宇和古贺川透过铜钱大小的孔洞,盯着那条大黑粗线看了半天,各自都有了答案。两人几乎不分先后,都挥笔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接过两人的纸条,老狐狸看过后,老脸上泛起笑容。

“古贺小子,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古贺川十分自信,傲然答道:“首先,这幅画是绢本。其次,它是泼墨国画。第三,根据意境和笔法判断,我认为那大粗黑线,是荷花之杄梗。”

“哦?”老狐狸露出感兴趣的神情。

古贺川有条不紊地分析起来。“孔馆长一生阅宝无数,定是一眼便能揪出泼墨国画的精髓所在。并且,隔板猜物中,您绝对会把精髓之处露给我们看。”

“也就是说这条大粗黑线——即荷花杄梗,乃全幅最妙之处。”

“我用心赏看,尽管只是一条荷花杄梗,然其下笔的力道、着墨的疏密聚散,皆合宜笔墨含蕴之精妙。这种

画荷的神韵,让我想起了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平生多画荷花,行云流水,下笔有神,又不失静默空明之趣。”

对于‘八大山人’这个回答,老狐狸不置可否,让古贺川继续说下去。

就当所有观众都以为真正答案已经浮出水面时,古贺川忽然话锋一转,曼声说道:“不过除了八大山人,还有一位,也爱荷花。”

陈宇应声接道:“那就是张大千。”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杭,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

“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

“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

老狐狸咧嘴问道:“不是八大山吗?咋又变张大千了?”

“小狐狸,古贺小子,你们俩到底有准没准,这幅画究竟是谁的?”

陈宇淡淡道:“张大千号称东方之笔,是仿八大作品的高手,用笔清超,直抉八大之精,多少达官巨贾甚至画界高人均曾被其鬼斧

神工所蒙蔽。”

“光从一条荷花杄梗来看,即可谓是:墨色淋漓,笔力雄健,得八大之韵。然其画过于精巧,粗犷与流畅不足,缺乏八大特有的荒率冷寂之气。”

“且张大千虽用笔讲究,但不如八大如金刚杵般有力,浑然天成。”

“临摹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古贺小子,你也认为这是张大千仿的?”老狐狸问道。

得到古贺川的肯定回答后,老狐狸‘嘿’了一声,啧啧道:“光凭一条荷花杄梗,便能看出这么多东西,你们两个小兔崽子,真特娘的是天才!”

“没错,这幅画就是张大千仿八大山!”

说着,老狐狸将这幅画从木板后拿了出来。

只见这是一幅荷叶双鸭图,大黑粗线正是荷花杄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上端荷叶柔嫩,大而润,披图如见清光无边尽,香远益清也。

叶下空阔处作拳石双鸭、一沉思、一引首,相对无言。

正如古贺川所言的八大山人画荷一般,这幅画尤饶静默空明之趣,疏密聚散皆合宜笔墨含蕴之精妙,足见八大山人之精诣。

但又如陈宇所说,这幅画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临摹痕迹重,意境不足。

这是一

幅张大千仿八大山人的《荷叶双鸭图》。

老狐狸展开陈宇和古贺川交给他的纸条,见两人的答案分毫不差。

这一轮,平局。

“哗!”老狐狸宣判过后,四座皆惊,人们都被吓傻了。

透过铜钱大小的孔洞,观察一条大黑粗线,便能推断出这么多有效信息?

不光是什么画都猜出来了,连是谁仿的也猜出来了?

对围观群众们来说,别说让他们隔板猜物了,就是把他们脑袋直接按在这幅画上,他们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有,说什么意境不够、临摹的痕迹过于明显。

哪儿呢?

他们怎么没看出来?

他们没想明白的是,张大千那可是国画巨匠,临摹大师,东方之笔。

他的仿画,怎么会有明显破绽?

陈宇说临摹痕迹重,那是对他和老狐狸,以及古贺川这个水平的人而言。

古贺川望向陈宇,冷冷说道:“英雄所见略同,陈兄,你没让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