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十四章、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阴之道。

也就是说一切物种在质量变化之始是阴之道首先发起诱惑,引动阳性发动进攻,而阴性质量体又承受来自阳性质量体的进攻,即而产生阴阳交合体的交织过程,即后物质产生质量裂变,变化出更多的物质增量体或消减体,这个过程就是阴诱阳动,阳动阴承的过程,也是整个物质变化增量或消减的过程。

而整个物质变化的过程并非无秩序,无规则的变化过程,在自然繁殖的过程中最优先到达发酵区的肯定是最强最优秀者,往往最强最优秀者首先占领或攻入受孕体,这是自然孕育的规律。但是在人类智慧社会如果任由强者优先占有发酵区,也就是说如果任何繁育过程都是依照自然程序,让强大的阳性优先占有阴性受孕体,那么社会中的弱者怎么办?

这便是产生“德”的原因。

“德”是规范强者和弱者均衡占有发酵区而产生的规矩,也是人类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约束强者,让弱者也可以得到女性繁育后代而产生的规则制度和法律程序

自人类形成社会,人类自奴隶主时期奴隶主可以占有大量女性优先繁育后代,到封建制时期,压制强者占有女人比例,让弱者人人也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女人繁育后代的规矩,再到当今社会一夫一妻制人人可以繁育后代的规则制度和法律程序,也是今天婚姻法产生的过程,人类就是一个抑强扶弱的文明进步的过程,所以说婚姻法是最能体现人类抑强扶弱的文明进步的法律,当然以任何形式废除婚姻法的行为都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人类从产生文明开始就是一个抑强扶弱的文明进步的过程,婚姻法最能体现这个社会是否文明,一个不能体现抑强扶弱,人人平衡拥有繁育后代权利的规则制度和法律程序是不能文明进步的社会,所以婚姻法是最明确体现人类抑强扶弱,人人拥有繁育后代权的法律制度。

但是老子又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用“道”生育后代,用“德”规范生育和养育后代,物种繁衍多了,社会就形成规模了。所以万物繁衍生息莫不遵循生育的自然规律,并尊重抑强扶弱的人为秩序。但是生育规律和生育秩序,又无一不是遵循自然规律的。

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存在严重的错误,存在遵循自然规律,而忽略尊重抑强扶弱的人类文明发展秩序的思想。

这里有遵循自然法的严重错误思想,而人类真正的文明是遵循人为法,以抑强扶弱,人人拥有繁育后代权的文明而向前发展,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人人平等,消灭强弱不均,达成人人共享的社会,最终实现人人完全自由繁育后代。

所以有人提出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这句话是正确的,生育规律和生育秩序永远是体用关系,而抑强扶弱平衡体用关系的文明发展过程,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了解了道德的本质,回过来说上面老子这句话,老子发现婴儿生下来生命力极强,婴儿在襁褓状态,无畏无惧,不怕毒虫猛兽攻击,筋骨柔弱却紧紧搼着小拳头,却常常很坚硬,终日号哭而声音却不嘶哑,这些都是由于他无欲则刚,精气充沛的缘故。所以,老子提倡固本求源,坚持纯真童男的养生道理,及珍惜精血,养气节欲以宝真精的基本概念,于是发展到秦汉便产生房中养生之术,武术界产生了练童子功的现象。

所以道学发展到两晋和隋唐时期,仕勋和达官贵人都以练习黄赤之道为养生之法宝,来达成增寿延年,甚至是得道成仙的目的。

正是:

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

抑强是法本,扶弱是德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