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3章 也曾少年(1 / 3)

加入书签

第553章也曾少年

桥府里面,焦仲卿局促不安的站在地上,对袁熙拜道:“下官拜谢使君救命之恩。”

他随即面露纠结之色,“非要如此做不可吗?”

“这样一来,我还怎么赡养阿母?”

桥府的人都到场了,袁熙吕玲绮,陆逊沮授,华佗孙礼,大小乔,还有刘氏和焦仲卿。

加上在场这些人,袁熙也不太想过张扬两人还活着的事情,所以除了李家和刘家知情,他甚至连焦母都没有知会。

袁熙听了焦仲卿的话,冷笑道:“阁下倒是孝顺,还记着你阿母,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是谁?”

焦仲卿涨红了脸,辩解道:“家父早亡,阿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但下官不孝,成婚三年都无子嗣……”

刘氏听了,出声道:“不孝有三,无后无大,没有子嗣都是妾的过错,所以阿母令我二人和离,确实并无不妥。”

小乔出声道:“刘姐姐,你这话……”

大乔拉住小乔的手摇了摇,小乔这才会意,住口不语。

但士族举了孝廉之后,只要没人追究,又有谁会在乎前事呢?

此话一出,众人暗暗点头,袁熙这个办法,确实可以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刘氏向袁熙拜道:“不管事情成与不成,妾都深感使君大恩,但妾不明白,妾和使君素昧平生,为何要如此维护妾身?”

袁熙出声道:“华佗先生当世名医,此事了了,我让其帮两位看看。”

华佗叹道:“此事难两全,确实不好抉择啊。”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袁熙捋起袖子,笑道:“那我就献丑了。”

众人见袁熙信心满满的样子,心道怕不是挤出来的歪诗,里面通篇的废话?

小乔有心看袁熙的洋相,兴冲冲道:“我去拿绢帛,大家都想看看,是不是啊?”

袁熙心中得意,他这隶书虽然远不如蔡昭姬功力深厚,但胜在博采众长,还融汇了后世多家字体的亮点,虽然未得其全部神髓,却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当时袁熙哈哈笑道:“夫人不知道,这天下就是这样,站得越高,可以做的下流事就越多,偏偏下面的人即使看到,也只能默默受着。”

刘氏捂住口,心有所感,她微微侧过头,却迎到了焦仲卿向自己投来的歉疚目光。

袁熙思忖一下,“大概不到两千个字?”

“人死灯灭,万事皆休,两边都死了,对李家刘家带来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袁熙见众人也纷纷露出赞同之色,明白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无奈之处,孝者为大,尤其是焦仲卿家族出身地位不高的人,更是难以承受来自于世人的指摘。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看向焦仲卿,他们自然知道,事情的关键在他身上,至于刘氏,只怕焦仲卿点头,便会毫不犹豫答应。

袁熙笑道:“这首诗不一样,作诗的人,可比我高多了。”

其他诸侯类似的事情,也是林林总总,曹操在曹嵩在徐州时,就完全不顾对方生死屠城,孔融提出父母无恩,这些都和此时提倡的孝道背道而驰,吕布更是连杀两任义父,现在又有几个敢在吕布面前提起?

再往前推,高祖家人被项羽抓住的时候,不也对项羽威胁杀死其父母的威胁视若无睹,此时的孝道又在哪里?

此时不还有一句话,“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吗?

华佗这话说得委婉,但只夸赞刘氏,已经显露出对焦仲卿有所不满。

吕玲绮当时还以为袁熙在打趣自己,但袁熙其实是语带双关,他不仅在说自己,也在说全天下所有的当权者。

但随着他地位实力的提高,成为两州之主后,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就突然消失了,甚至私下都没人再敢提起前事。

“若刘夫人活着,对于此事官府总要有个说法,到时候夫人如何自处?”

此时刘氏却在看着焦仲卿,她对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焦仲卿却是心事重重,袁熙见了,暗叹一声,开口道:“我知道你阿母是以七出之条将刘氏休掉的。”

袁熙初时还有些窒滞停顿,随着记忆唤起,他仿佛回到了前世在课堂上背诵时的模样。

袁熙笑道:“我已经为两位想好了退路,我找人做了首乐府诗,如果能让人广为传唱,天下人必然能知道两位的故事。”

“不然为什么大家都要拼了命的往上爬?”

“一是我对外宣布将你两人救活,你们两个各回各家,今后之事,任由家中安排。”

“如今妾进退两难,只求使君指点迷津。”

吕玲绮听了,笑道:“使君打黑山时,就曾做过,不过当时妾听不太懂呢。”

华佗在旁笑道:“我当初为夫人治病时,便知晓夫人是脾气义烈,是个慷慨豪迈之辈,能遵守两人承诺赴死,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