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1 章 京城报仇第七十一天(1 / 4)

加入书签

距离出京只剩一天。实在太赶了。

应小满跟义母带着阿织去了趟肉馒头铺子,应家三口跟老夫妻打过招呼,把家里屯的十来斤羊肉都留给老夫妻,相约明年二月开春时见。

应家把才挂了没几天的新招牌摘下,收拢入柜,铺子各处擦拭干净,门板上锁。

有路过的老主顾惊讶打招呼:“怎么铺子上锁了?不是说要做到八月底?”

应小满歉意地笑笑:“提前回老家。明年开春回京。”

门面不大,不久便收拾妥贴。应小满抱起阿织,回头不舍地看了眼晨光里关闭落锁的肉铺子门面。

“走罢。”

门面处耽搁了约莫两刻钟。

就这么会儿功夫,足够有心人接到通风报信赶来。

街边不知何时勒马停住一队甲胄鲜明的禁军。雁二郎穿一身簇新的朱红武官袍子,在马上盯着有一阵子了。

“早晨沿街巡视,远远地瞧见你家三口。以为你带一家老小出来做生意,没想到是来关店的。”

雁二郎下马几步踱近,站在应小满面前。

“提前回老家?出什么事了,这么急。”他仔细打量面前小娘子的神色,言语里带试探。

“和晏家的六礼还没过完呢。”

应小满:“提前回老家不犯法罢?让个道,我们赶时间。”

雁二郎:“说清楚我就让。”

应小满:“想挨揍是不是。”

义母谨慎地过来说话打圆场:“这位官人,我们确实赶着回老家,明早就要走了。如果官人是来铺子买肉的,等明年开春后——”

应小满拉住老娘:“娘忘了?他就是雁二郎,上回铜锣巷时一路追到咱们家放话的那个。后来还跟到七举人巷来着。”

义母大惊:“雁二郎?就是他?!”

她只在新搬去七举人巷那阵子,远远地见过一次雁二郎,相貌早忘了。但这名字熟!

义母立刻紧张往前半步,护在女儿面前。

雁二郎:“……等等,伯母,之前都是误会……”

阿织眨了眨黑葡萄般的眼睛,忽然想起什么似地,举起小手怒指雁二郎:“阿姐,就是他,穿红袍子的坏人!打他啊阿姐!”

雁二郎:“……不是,小妹……”

应小满呸了声:“谁是你家小妹。”

昨晚七郎确实提过:雁二郎如今领着两路禁军,掌管京畿治安巡值事,可以用他。

但雁二郎给应家留得印象太差,应家三口没一个想跟他打交道。

义母护在前头,应小满抱着阿织,一家三口目光带警惕防备,加快脚步挤过雁二郎身侧,穿过巷口禁军队伍,往大街斜对面的大理寺官衙方向走去。

雁二郎倒也不下令拦人。

抱臂站在街边,若有所思地目送苗条身影远走,消失在官衙门口。

禁军都尉低声问:“追不追。”

雁二郎在心里盘算:“明天启程回老家。明年开春回来……”

六个月,六礼过了两礼。晏七郎手里还有案子,人肯定在京城。六个月派人两地往返,过剩下的几道礼……时间也够了?

雁二郎喃喃说:“等明年开春回京,就要拜堂啊。”

边上的都尉没听清,又问一遍:“人进大理寺了。弟兄们要不要盯着?”

雁二郎往路边踱开几步,忽地一个大转身,问都尉说:“禁军维护京畿治安的巡值职责,到哪处地界截止?京城城门里头,还是整片京畿地带的几个县乡都算?”

都尉如实答:“维护京畿治安,当然是整片京畿地带都算禁军管辖。一直到出城百来里外,到了京畿界碑边上,才算是出了京畿地段。界碑外开始算地方州郡的治安,不归我们管了。”

“出城百来里……”雁二郎又琢磨了一阵。“寻常老百姓雇的车,走到京畿界碑边上,得走个两天。”

“看脚程。马车快,驴车慢。脚程慢的话,走三四天都有的。”

雁二郎点点头,人上了马,却不急着巡视,马匹迈开小碎步,沿街慢悠悠地晃悠。

晃出百来步,慢腾腾地路过大理寺门前,雁二郎勒马抬头,意义不明地看一眼高处的大理寺匾额。

马匹继续小碎步前行,雁二郎往身后勾勾手,召都尉近身,压低嗓音问:

“出城往南百来里,不出京畿界碑的这段地带,找个地方,出点意外,把百姓家雇的寻常车马给留个一天半日的……不难罢?”

这可太容易了。

都尉眼睛眨也不眨,主意接二连三:“马车轱辘卡路沟里,翻了。前头倒了棵树,把官道截住了。有贵人车马通行,拒马叉子抬出去,官道上挡个一天半日的,没人敢言语。还有……”

“行了行了。”雁二郎挡住后头的馊主意:

“秋天风大,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