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四诊合参(1 / 2)
“方组长,喝点水。”
云山县县医院,张卫峰给方彦泡了一杯茶,放在方彦面前,由衷的道:“方组长辛苦了。”
“还好,比起张院长你们,我们应该好多了。”
方彦和医疗小组没来之前,张卫峰这边确实要更辛苦。
毕竟水平有限,辛苦程度就完全不一样,这么多患儿,张卫峰要尽可能的控制患儿的病情,难度是相当大的。
方彦也了解了患儿前几天的治疗,张卫峰和云山县县医院这边已经尽力了。
要不是有着张卫峰这么负责的一位院长,就流脑这种起势快,变化快的病症,死亡率那是相当高的。
“我们能力有限,也只能硬扛着,不像方组长你们。”
张卫峰笑着道:“方组长你们才来了一天,所有患儿的病情就得到了控制,我们所有人也都跟着松了口气。”
张卫峰对方彦和医疗小组现在是非常的钦佩。
不愧是省厅成立的医疗小组,专家们的水平确实高。
如此一群中医,如此快速的疗效,如此了不起的本事,张卫峰还是第一次见。
不仅仅是方彦,就是蒋维学和姜萌等人的水平同样很高。
一位水平不错的中医偶尔还能遇到,可一连好几位,还真不怎么容易遇到,医疗小组那可是聚集了整个庆州省都很出色的中医医生。
云山县县医院,中医科,蒋维学这会儿正陪着中医科的科主任王铁在病房给患者诊治。
“王主任,之前的辩证有问题呀。”
从病房出来,蒋维学这才对王铁说道。
“还请蒋主任指点。”王铁急忙说道。
云山县县医院中医科,也就五六位医生,主任医师也就王铁一个人,还有一位副主任医师的科室副主任,一位主治,两位住院医。
云山县县医院的中医科,几乎就是面子工程,科室的医生水平不提也罢,即便是科主任王铁,水平也就马马虎虎。
昨天医疗小组来了之后,中医科的医生自然免不了被拉过去给医疗小组帮忙。
而王铁这位科主任也趁着帮忙的时间,和蒋维学等医疗小组的专家有了些许交情,刚才趁着空档,王铁喊了蒋维学过来给科室的患者检查。
在医疗小组的专家面前,王铁可不敢有任何的意见,他也清楚自己的水平,也很虚心。
而且能认识蒋维学等人,对王铁来说那也是难得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医生这个职业,那是需要不断学习,甚至可以说要学习一辈子的一个职业。
任何一位医生,无论年龄大小,都不会轻易错过能让自己提升水平的机会。
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是退休了,也能用的到,不少退休的医生其实都是香饽饽。
退休之前在医院的名气越大,水平越高,退休之后争抢的人也就越多。
私立医院,一些医疗机构等等,都是愿意高薪聘请的。
哪怕是一些已经不能亲自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也有大把医院和医疗机构愿意请回去当顾问或者技术指导。
“患者并非是大肠湿热。”
蒋维学道:“患者久痢、形体消瘦、两尺脉虚大,脉证和参,乃是肾阴大亏之症,阴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患者痢下无度,这是真阴枯竭的表现,第二,患者服用苦寒药耗液伤阴,治疗了这么多天没有效果,就能判断。”
蒋维学耐心的给王铁解释:“第三,患者形体消瘦,这也是肾阴亏虚的表现,再者,两尺脉虚大,同样是肾阴亏的表现”
“蒋主任说的是,是我之前不够仔细。”王铁急忙道。
“作为中医,辨证必须仔细,要四诊合参。”
蒋维学道:“我刚才看了患者的病历,并没有脉象的记载。”
王铁顿时满脸尴尬。
要知道,患者的病历,那是患者病情的档案,什么情况,什么病症,如何辨证,怎么治疗,用了什么药,都要详细记录。
患者病历上面的检查、用药要和医院的其他地方都能对的上,检查单、药房那边的出药记录,等等。
任何一项对不上,都要反复的去查看。
而蒋维学刚才在查看患者病历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上面有关于患者脉象的记录。
蒋维学也是资深医生了,在省中医医院多年,蒋维学对医院的情况很了解。
很显然,王铁大概率应该没有诊脉,亦或者说都没有详细的去辨证,而是根据套方或者现在新型中医总结出来的经验,遇到痢疾,就考虑是湿热证。
因为在临床调查中,痢疾患者确实大多都对应中医的湿热证,因而遇到痢疾,用清热解毒利湿的法子,就是不少新中医的习惯了。
这就有点像是看着上火了就开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