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1985年的春晚(1 / 2)
第211章1985年的春晚
肖华接过来一看,虽然她不懂电影艺术,但也知道这东西是剧本,能拍成电影的。
“明华为什么要给你写剧本?”肖华不解问道。
“我不是给你说过嘛?那天吴厂长带我和几个作家吃了顿饭,明华在酒桌上答给我写一本,原以为是小说,没想到人家直接写成剧本,而且还这么快。”张亿谋感慨道。
“那个明华对你可真好。”
“是啊我也没想到,我只不过是很普通的摄影师。”张亿谋叹了口气。
“我觉得伱不普通!人家肯定是欣赏你的才华!看看你拍的那部《黄土地》多棒!”肖华说道。
“那主要是开歌的本事,我只是一名摄影师。”张亿谋回答了句:“好了,先放下,赶紧干活,免得妈生气。”
“行,等忙完你再看。”
晚上小两口上床,等女儿睡着以后,张亿谋拉开灯从床头柜上拿起剧本,半靠在床头仔细看起来,肖华也凑在边上看着。
“是写老师的?”肖华问道。
“对,写的真好平淡中见温暖,我觉得拍出来一定好看!”张亿谋又兴奋起来。
“可是,你只是一名摄影师,又不是导演,你们韦厂长能让你拍戏?”肖华想到一个问题。
“事在人为嘛,再说,我们韦厂长可是个好人,很欣赏我的!”张亿谋边翻看边说道。
肖华看到丈夫兴奋的样子,突然又想到什么:“亿谋,你如果真的成大导演,将来发达了会不会抛弃我和女儿?”
听了这话,张亿谋放下手中的剧本,轻轻搂住媳妇的肩膀说道:“是你,还有你父母给了上大学的机会,你还省吃俭用供我上学,这辈子都我都忘不了!感激都来不及呢,怎么会抛弃你?”
“那就好”
肖华靠着张亿谋的臂弯,又看了看睡得正香的女儿红扑扑的脸蛋。
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方明华是在三天后接到张亿谋的回信,信中张亿谋说非常感激他,等回到桂省之后说服韦厂长立项,一定要将这部电影拍出来。
最后补充了句:“方主编,剧本的费用等我回桂省项目立项之后给你寄过来,您放心,绝对不会拖欠您的。”
方明华看到这里笑了笑。
张亿谋拿到这个剧本去桂省电影厂能立项吗?
不过他们的那个姓韦的厂长,确实不错,在识人当伯乐方面和吴天明有一比,只是自己不会拍片而已。
据说83年,韦厂长亲自同意由张军钊为导演,张亿谋、肖风任摄影,何群任美工师,这些燕电毕业不到一年的拍摄,由郭小川长诗改变的电影《一个和八个》。
但拍摄完将“处女作”送到上面审查时,正碰上文艺界大批“人性论”,当时在燕京召开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一个和八个》就被当成“精神污染”的活靶子来重点批判。
但韦厂长力挺,说对于这样一批有事业心而又勇于创新的年轻人,要关心爱护,要满腔热情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总结提高,引导他们继续前进,千万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大胆放手培养年轻一代,我们的电影事业就没有出路。
几经波折以后,电影在去年(84年)年底公映,获得一片好评。这标志着第五代电影人崛起。
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能遇到这样的领导,确实是运气,也是一辈子的福分。
或许,张亿谋真的能拿到独立执导的机会呢?
看他造化吧。
方明华也不再操心这件事,而是准备将剧本还原成小说。
到了2月20日,三万多字的小说终于完成,今天是除夕之夜。
方明华关掉电脑,伸了个懒腰。
好了,关心过年吧。
今晚要看春晚。
不过1985年的春晚却成为一次梦魇。
一个最根本原因是,导演觉得大家看了国庆阅兵,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也举行我国健儿取得不俗成绩,就觉得十几亿人的国家,在演播室办春节晚会太寒酸,为了展示出宏大的场面,所以就选择首都工人体育馆!
能容纳将近7万观众!
可惜技术条件不足以支持这样一台大型电视直播节目,连对讲机都没有,灯光也不灵。
在偌大的工人体育馆,调度完全失灵,现场指挥“成了瞎子和聋子”。没有暖气,灯光昏暗,由于衔接不灵,节目拖了6个小时才完成,虽然有正值鼎盛的老女排助阵,有汪明荃等大腕加盟,当年的春晚仍被斥为“质量低下”、“杂乱无章”。
据说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有关部门先后派出好几个个工作组,进入央视检查晚会质量等问题。
方明华在家里观看了整个春晚,确实节目制作的一塌糊涂,不过就单个节目而言还是比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