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 章(2 / 2)

加入书签

等晚上我俩再好好说说话。”

“你先去忙,我正好去里头歇会儿,等你回来再一起吃饭。”

西小院是张莺儿专门给孟半烟准备的,即便知道她要去京城,准备到一半的院子也还是继续布置完满。

孟半烟听明白了张莺儿没说出口的意思,也愿意为了母亲留下来,当晚便留宿在张家的西小院里,一连住了三天。

直到第三天回门,才跟着王春华和张杨又一起去了王家。至此,王家和张家的脸面才算是真正全了。

王家守寡多年再嫁的女儿找了个好人家,张杨情深义重不光等了王春华这么多年,还对孟半烟也视如己出,就连两家的女孩儿也相处得很不错,真真一点儿错处也挑剔不出来。

孟半烟对此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私底下过得再如意也不能时时刻刻把心意剖开给外人开,必要的场面活儿还是要做的。

不过另一边答应孟海平的事也不能再拖了,王春华成亲前孟海平就接了催他带女儿回京城的信,要不是早答应了女儿一定要安顿好王春华才肯跟自己走,就这几天他都是等不及了的。

在王家吃了顿回门饭,这一次孟半烟没再跟着亲娘去张家,而是借口酒坊有事还要安排独自回了家。紧接着又过了两天,才派人告诉娘和外公,自己是真要跟着亲爹去京城了。

孟海平清楚女儿心里的怨气,回来这么久即便再想也从未提出回家住一晚,包了个小院子一直住在客栈里。直到又要离开潭城县,才一早带着车马仆人来到孟家,等着接上女儿好出发。

之前大家虽知道孟半烟要去京城,但总归人还在眼前,孟半烟办事又一向不喜欢弄得众人皆知,哪怕是处置手头的生意产业,也多是静悄悄的。

在旁人眼里孟家这两个月还是照样过日子,看不出什么端倪。直到真的要走了,众人才惊觉孟半烟已经独自把该处置的产业处置了,该留下的买卖也已经安排妥当。

酒坊依旧由老管事管着,每年该什么时候出酒什么时候收粮食都是定下的规矩,自己在与不在区别不大。

小事管事可以和铺上的掌柜与孟二商量,大事去找外公王茂林,再大一点的事就传信去京城问自己。这本是当初孟半烟要是去越州就做好的打算,现在只不过是把目的地从越州换到京城而已。

孟二和周妈妈带着几个老仆看家,自己住的前院可以锁起来,每隔几日让仆人过去打扫一下,别让家具朽坏了就行。

王春华的院子也留了两个婆子一个丫鬟守着,以防有什么情况意外,王春华有地方可以去。这也是孟半烟在家里留了足够多的人守家的原因。孟半烟生性冷淡,她只信自己。

王家人比孟海平来得更早,昨晚上就留在孟家没走。一清早天还没亮夏云苓就和两个儿媳妇一起,也不要留下看家的婆子动手,亲手做出一桌子饭菜来,丰盛得分不清是早饭还是中午饭。

孟半烟留在孟家最后一夜还是跟王春华一起睡的,母女两个头挨着头说了大半夜的话。

王春华拉着女儿的手一下子说要她放心,说过了端午张杨就会带她一起下乡去收药材,顺道避暑散心。

一下子又腾一下坐起来说,不让孟半烟走。说反正如今自己也成了亲,他孟海平想要再把自己弄回去也不可能了,干脆就反悔不认好了,大不了一拍两散。

可惜这话说完王春华又立马恹恹躺回女儿身边,她清楚孟半烟没得选,这些年她花在孟家的心血太多了,让她什么都不要只为了和孟海平斗个鱼死网破,不光她做不到,即便是王春华也是做不到的。

“娘,去京城确实不是我所愿。但是事到如今我已经派人先去了京城,再要我留下也难了。我倒要去看看京城是个什么好地方,能让他变成这般。”

孟半烟心大得很,之前也不是没想过去京城,只是山长路远都城又什么都贵,才只是想一想。现在既然有了机会,那自然是要去探一探喽。

母女两个絮絮叨叨记不清什么时候才睡着,第二天孟半烟没让母亲和外祖家的人送自己出门,她一定要尽量断绝王春华和孟海平之间的联系,就连多见一面她都觉得多余。

上马车之前,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不大的一座孟宅曾是自己最大的依靠,如今要走,她竟然分辨不出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

还是翠云见不得她萧索疏离的样子,一催再催才哄着她坐上马车,随着车声辘辘出了潭城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