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2 / 3)
的人不在状态,一直在埋头想着什么,许久,她忽而抬头:“明天我想请假去一躺镇上,你们呢?”
地里的活她是真的一点也干不下去,呆在这里她肯定会饿死。
花菲菲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家”两个字,她要回!家!
“刚来就请假会不会不太好。”徐飞知道花菲菲是要去镇上给家人发电报或写信求助,但昨天才到村里,今天就跟大队长请假,坐实了城里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柔弱印象。
“我真受不了,我想回沪上。”花菲菲眼泪珠子跟断线一样往下掉,她不敢一个人走山路去镇上。
“这个可能性不高。”韩景实话实说,他不太认为花菲菲的家里人能把她马上移回。
要说家庭条件,韩景的家庭条件绝对算不错的,从小住军区大院,爷爷是首长级别,爸爸是退役兵现任干部,妈妈是工会干事。
眼下地位越高,不代表是件好事,他们家也处于风口浪尖上。
危险性不言而喻。
韩景未满18岁下乡,也是韩爷爷韩父察觉到危险下乡避一避,让韩景下乡先锻炼两年,若是韩家到时候还未出错,看能不能寻个机会回城或报名去军队。
总之,他现在马上想要离开乡村是不可能的,他觉得花菲菲也一样,至少得等这波浪平静一会儿,这是他爸妈说的。
但他还是愿陪花菲菲去一趟镇上。
“下午问下大队长看行不行,就说我们有一些生活用品得买。”徐飞家庭普通,没什么回城办法,也不打算向家里报自己狼狈愁苦的事情忧,但和韩景一样,愿意陪花菲菲去镇上,他们都是知青,背井离乡聚在一起,能帮一把是一把。
“不了,有事,”叶榆拒绝。
但也不是不合群。
叶榆请韩景他们顺便帮忙带一点小东西,镇供销社有就带,没有就不带,拿了几张票和20块钱,多退少补。
作为交换,她言:“下工后我打算把大部分红薯和玉米拿去大队长家借石磨磨成粉,再在村里换点面粉豆粉,做成杂粮饼,也更经吃一点,还能换点粮种菜种,我可以帮你们一块儿搬过去磨了。”
韩景与徐飞没意见;花菲菲一心想着下午如何请假,更没意见。
午饭后,下午继续上工。
下午的工作和上午差不多,叶榆用犁越来越溜,也因此,叶榆和桂花嫂子犁地结束的比其他人耙地竟完成地更快。
叶榆并没有乐于助人的心,在会计那里再登记完下午的五工分后,向大队长告知一声,跟着桂花嫂去了她家。
桂花嫂的家在半山坡,需要经过一小片黄荆树林。
黄荆树在农村有个俗名,叫“砍不死的树”,不是说树真的不死,而是这树砍掉也长得比其他树快很多,很适合当柴火。
叶榆想着等下可以顺便带一些回去。
桂花嫂因今天犁地的事对叶榆的印象很好,好提醒:“能尽快存多少存多少,再过一两个月便是冬天,大雪一下,捡了柴也晒不干,到时候没柴火能冻死人的。”
“没柴会死人的。”叶榆点点头,柴很重要,没有柴煮不了饭喝西北风吗,有可能会被饿死的。
两人脑子想的内容不在一点上,最后却离奇地达成共识。
绕过黄荆树林,桂花嫂的家便到了。
单从房子看,桂花嫂家不像是村里最穷的,相对而言,可能还有点条件不错,有一座带院的青砖黑瓦房,面积挺宽敞,有五、六间卧室,不包括厨房茅房。
可以说,桂花嫂以前日子过得也不错,她男人和她一样嘴笨但会疼人,小俩口感情一直不错。
直到去年,她男人不幸去世,留下她还有三个小孩儿,最大的大妞今年才十一岁,儿子二壮六岁,最小的小妞还不到两岁勉强能扒着墙壁走的年纪。
娘家劝桂花嫂把儿女丢给婆家再嫁,但桂花嫂舍不得自己肚子里掉下来的三块肉,愣是咬牙坚持了一年。
一到桂花嫂家,叶榆看见她家高高低低的仨小孩,瘦巴巴的,眼睛贼大,小的两个因衣服单薄一直躲在被窝里。
村里的小孩她今天也见过不少,桂花嫂家的小孩们虽然穿的衣服都很旧,补丁很多,但干净整齐,更不会用袖子擦鼻涕,而且一个赛一个乖巧。
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这一句话的确没错,在末世前期死去的孩子无数,能长大的可能不到0.00001%,到了后期,基地更是格外珍惜比熊猫更稀少的未成年。
“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这一句话宣传语都写在希望基地的门口,在末世出生的儿童,多多少少有一点精神寄托在他们身上,也因此受众人自主地保护。
未成年在叶榆这儿也有特权,但不多,只有一丢丢,而且只针对乖孩子,对熊孩子属于“早死早超生”心理。
正因如此,她难得从兜里拿出水果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