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八章 魏武遗风今犹在(1 / 2)

加入书签

咦?

这破题的方式……

这尼玛不对劲儿,我儿子写文章压根就不是这个风格啊!

孔冲远这犊子不会是科考舞弊,把别人的试卷,算在我儿子头上了吧?

但也不应该啊,虽然是姻亲,但孔冲远有他的道德底线,绝不会做出如此忤逆之事。

更何况,这字……确实是我儿子的字。

谁能告诉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是谁改变了我儿子的文风,我特么感谢他八辈祖宗!

严庆臣抓狂了,彻底抓狂了。

一直以来,傻儿子的文风就是改不过来,这是他最大的心病。

怎么去了一趟金陵,连文风都变了?

严庆臣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傻儿子找回来,好好地问一问,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重要的人,指点过他。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必须请来京城,留在我严家的书院。

“先生。”赵宣和让人把叶无忌的试卷交给张太岳,“此篇文章,深得朕心,还望先生加以批语。”

张太岳,三朝元老、两朝内阁。

皇帝赵宣和的授业恩师。

现在已经退休,闲来无事的时候,在国子监教书。

拿起试卷,仔细品读,开局就是一皱眉,因为叶无忌在破题的时候,跑题了。

此次科考的试题,孔冲远还给了注文,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

叶无忌误以为是“赏疑从与,罚疑从去”,于是紧紧抓住这一题目,本着忠厚宽大的原则,阐述“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咦?原来是老夫眼拙了。”

张太岳看了开篇几句之后,还以为金陵科考有猫腻,可看到最后,大笑出声。

“先生,何故发笑?”赵宣和不解,其余人也是大为不解。

“今年的秋闱,孔冲远在题目上耍了一个小心思,所以应试的文章里佳作很少。”张太岳越看这篇文章越是欢喜,“北方的文章,都不尽如人意。唯有这篇文章特色鲜明,是为佼佼者。他拿解元,理所应当。”

试卷,递到了严庆臣手中,严庆臣看过之后,仔细品读,猛地瞪大眼,“叶大人,此文章和你的文风相近……嗯,我说怎么那么眼熟,我儿的秋闱文章,也和你的文风相近。”

叶希人立刻掀开糊名的一角,看完之后先是愣了一下,很快笑了,“抛开政见不谈,叶尚书确实生养了一对儿好儿孙啊。老夫在金陵时,正好和叶守正是邻居。也不知道怎么被叶幼安那小子忽悠的,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叶守正的坐堂先生。”

“……”叶天祥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不可置信地看着众人,“我,我,我儿真的中了解元?”

“陛下。”张太岳略微沉思后开口,“父子三人恩科,一状元、一解元、一举人,在我朝也十分罕见。江宁县令三届任期已过……老臣建议让袁简斋回京述职,叶无尘出任江宁县令。”

老东西叶无忌,是皇帝的专属财神爷;老东西的儿子就是皇帝的笔友。

爱屋及乌之下,赵宣和自然同意张太岳的建议,“说起来,袁简斋做了三任江宁县令了,也该调任回京了。准备拟旨,袁简斋回京城述职,候补举人叶无尘,出任江宁县令。”

卧槽!

我刚晋升,就搞这出,这尼玛不得有人弹劾我遥控金陵?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叶天祥急忙叩首:“历朝历代,还没有候补举人直接调任县令的案例。臣晋升封爵,已经是皇恩浩荡,不能再过多奢求了,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叶希人捋了捋胡须,作为叶天祥最大的政敌,他也是最了解对方的存在,不用动脑都知道叶天祥怕的是什么。

“陛下,臣认为叶尚书说得对。”叶希人清了清嗓子,“袁简斋此人,性格复杂矛盾,给他一州一县,他能治理得井井有条,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要说让他进京为官……恕臣直言,用不上一个月,此人轻则调任远方,重则发配。”

“陛下,臣同意御史大人的说法。”严庆臣拱手行礼道,“如果陛下执意要赏赐,不如赏叶无尘一个江宁县丞。从县丞做起,一步步地磨砺。等将来袁简斋调任,再晋升也不迟。”

赵宣和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张太岳,“先生,觉得如何?”

张太岳捋了捋胡须,“陛下圣明。”

说话间,内侍禀报,“陛下,内阁三老,六部尚书都到了,正在殿外等候。”

“宣!”赵宣和眼中释放精光,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叶天祥:老东西,该请的人,朕都给你请来了。就看你儿的《北方经略》能不能一鸣惊人了。

叶天祥手伸进袖口,摸到了那本他和皇帝共同商议后的经略计策。

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皇帝重重地点点头。

金陵,乌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