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3)
薄暮时分,几辆马车停在了榆林谢家的门口。
夕阳将马车、巷子口的几株榆林树的影子拉得斜长。谢昭宁先提着裙摆下了马车,连箱笼都来不及吩咐几个女使搬回去放好,就径直朝着祖母所在的均安堂飞快地走去,樊星樊月跟在她身后,也跟着加快了脚步。
谢昭宁只要想到笑语晏晏说要看她出嫁的祖母,想到以她为傲说她会做坏事极好的祖母,想到无论发生什么都坚信她护着她的祖母竟然再次发了病,便忍不住心中的焦急。
她洗清了自己身上的冤屈,祖母的病已经好起来了不是吗,为何祖母的病又复发了呢?
均安堂一向是人少清净的,院子里种的几株槐树树影婆娑。金色的夕阳投在院中,谢昭宁刚走到均安堂的门口,只看到女使们端着铜盆匆匆地往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而父亲和母亲的贴身侍从都立在门外。
谢昭宁跨进屋子,就看到父亲和母亲都正守在祖母的床前,父亲穿着从省服,像是刚下了衙门,手里还端着碗汤药。母亲则熬得双眼通红,面容有些疲惫,正拿着帕子给祖母擦拭脸,且一边说祖母:“……您何故要晚上看书,您这病最忌讳的便是劳心。我看该将那些书都给您收了才是!”
姜氏虽然絮叨,但对周氏却是实打实的关心。
周氏这些年对她极好,从她嫁过来开始,从不曾给她立过规矩,也不会寻儿媳妇的不痛快。当初谢煊刚纳了蒋姨娘,专宠之时,周氏还劝儿子不可宠妾灭妻……林林总总,让姜氏对周氏很是感激,周氏病了,她也心中着急,愿意在旁彻夜侍疾。
即便心里再焦急,礼数也是不少的,谢昭宁给谢煊和姜氏行礼,姜氏把她拉过去,几天没见着女孩儿了,仔细看她是否清减了,又问她路上可舟车劳顿。
而紫檀木罗汉床上躺着的祖母脸色苍白,隐约发青,似乎又清减了些。方才不想听儿媳的絮叨,故转过头去,但是听到谢昭宁的声音,又侧过头来,看着谢昭宁露出笑容:“……蛮蛮回来了,外祖家好不好玩?你外祖家马多得很……有没有再骑马?”
听到祖母问她如此日常的话,谢昭宁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她几步上前,握住了祖母的手,道:“您还关心我骑不骑马的,您既发了病,为何不早些派人来告诉我们?”
谢煊将药碗放下,也有些疲惫地道:“你们走的当夜,你祖母就发了病,料想你们刚走,便没叫你们回来。不过是昨夜你祖母突然病得重了,我才差人去叫你们回来。”
周氏看了谢煊一眼,叹气,她道:“蛮蛮不必挂心……你父亲太紧张不过了,我发病亦是常有的事。”
此时谢承义和谢宛宁也先后到了,上前给几位长辈行礼。谢承义立刻坐到祖母床边去关怀祖母,谢宛宁则立在一旁,也状若关怀地要给周氏捶腿。
谢昭宁看了眼谢宛宁,她是同自己一起去的外祖家,料来应该不是她下的手,但若是她留在谢家的人所为,却也不是无可能!
谢昭宁对梅姑稍使了个眼神,梅姑心领神会,与谢昭宁一起走到外面,谢昭宁先问梅姑:“……此前与姑姑说的话,姑姑可还记得,可有对祖母的日常饮食和人员往来严防死守?”
谢昭宁觉得祖母前世去得蹊跷,怀疑是背后有人动手脚,早让梅姑注意着祖母的日常饮食,以防有人钻了空子。
梅姑颔首道:“大娘子放心,旁的不说,老夫人日常接触的人或物都是由我经手,决不会错的。”
谢昭宁思索片刻,即使如此,她还是不能完全放心,总觉得有什么事被她忽略了。她回房后,对父亲、母亲道:“父亲、母亲,你们一人也侍奉许久了,不如你们先回去歇息吧,我来照顾祖母就好。”
谢煊也的确疲惫,他公务繁忙,这几日两头跑,甚是焦头烂额。姜氏亦是如此,一边忙着药行的事,一边还要来均安堂侍疾,家里她也管着,她比自己都还要辛苦一些。
姜氏从圆凳上起身,却有些不放心,毕竟昭昭也才回来,车马劳顿,她对谢昭宁道:“昭昭,只是暂时让你们看着,亥时母亲来换你们。”
谢承义和谢宛宁也表示要留下来照顾祖母,梅姑却表示人多实在不便,不如就等大娘子一个人留在此照料,谢煊想着母亲平日最喜欢昭宁,便点头应允了,他们一人才随着谢煊离去。
姜氏则留后一步,细细叮嘱谢昭宁:“你多给你祖母擦脸擦身子,她能好受些。不可给她吃辛辣油腻之物,你祖母总是爱吃茱萸、芥菜的,这怎么能好,我这两天已经将她的小厨房清理了,不许她再吃这些东西,你也帮忙看着些……”
谢昭宁听得心里微暖,觉得母亲对祖母甚好,又有些愧疚,祖母出身蜀地,故爱吃辛辣之物。她亦知道这个习惯并不好,却因为心里纵溺祖母,从未想过强硬地去阻止祖母,母亲这件事是做得极对的。随后姜氏又道:“……有事马上来荣芙院找母亲,母亲马上便过来帮你。”
谢昭宁知道,眼下药行正是忙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