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 章(1 / 2)

加入书签

临近二月,街边的柳树开始往外冒芽。

一只纸鸾落到李长安脚下,李长安捡起纸鸾递给跑过来的几个少女,领头的少女对李长安道了声谢,几人就又拉着纸鸾跑走了。

过了半个时辰,沈初才姗姗来。

“不良帅赵三家内人生子,托我给他孩子起名,又非要留我在他家中吃饭,我是在拗不过他,故而才来迟了。”沈初无奈道。

“看来老师已经将名声打出去了?”李长安感慨道。

“略有乐善好施的薄名。”沈初哂笑,“但凡舍得撒钱,谁都能略有薄名。先上马车吧,我看你信中所说那块茶田是从大慈恩寺的和尚手里买来的?”

“长安附近除了那些寺庙也没有其他人家会专门拿田地出来种茶树。”李长安手脚并用地爬上马车,沈初托了一下她的膝盖,将她这个小不点送上马车之后沈初才弯腰钻进车厢。

坐在车厢内,李长安得意得抱着她的书包,从书包中将那本《论语》拿出来,又从书页间将那页赠语专门翻出来递给沈初看。

“我现在有开蒙先生了,这是先生亲手抄录的书,先生还特意给我写了赠语呢!”李长安得意洋洋道。

沈初眯了眯眼,不发一言地接过李长安手中的那本《论语》翻看了几眼,轻哼一声:“我先前学字二十八年,如今又五年,我之字未必不如此人之字。”

颜真卿现在才二十几岁,他创出颜体是他年老之后的事情了,现如今他的字也只是学的先人,还不能被称作大家,沈初认不出来很正常。

于是李长安好心提醒他。

“老师,此乃颜真卿亲笔。”

“竟是清臣亲笔,矫若游龙,筋骨俱全,有盛唐气象,我弗如远甚。”

“老师,这是我的开蒙书。”

沈初不情不愿将书从自己怀中拿出来,“我学颜体二十八年,却只在博物馆里见过颜清臣亲笔,你连横竖都写不直,如何用得着颜真卿亲自教你?”

那可是颜真卿啊!

这逆徒,有机会拿到年轻版颜真卿的字竟然也不替她老师求一副字。

李长安得意道:“颜真卿是我老师,您也是我的老师,您何愁没有机会结交他呢?等今日回来,我就带着老师去认门,老师尽可以在颜宅周围守株待兔,偶遇颜真卿。然后您可以先和他攀谈几句混个脸熟,等以后有机会我再专门向他引荐您,偶遇在前有缘在后,何愁不能成为颜真卿好友呢?”

沈初深以为然,并称赞了李长安是他带过的最好的一届学生。

茶田位于城西,三十亩茶树种的稀稀拉拉,看着就不像是能丰收的模样,好在询问了周遭居民,知道这些茶树已经种了四年,可以产出茶叶了。

李长安和沈初站在茶田田垄上,看着面前长势不太好的大片茶树,面面相觑。

“现在才刚抽芽,是不是还能追肥来着?”李长安搜挂着自己脑中贫瘠的知识,求助的看向沈初。

可惜术业有专攻,沈初唯一种过的植物就是仙人掌。

“要不找个老农问问?”沈初干巴巴建议。

“找僧侣问问也行,这些茶树毕竟是他们种的。”李长安提议道。

“这些茶树以前从未施加过肥料,你们去问那些僧侣只怕也无用。”

一道清冷的声音从二人身后传来,李长安闻言转过身,便瞧见两个容貌十分相似的女子正站牵着手在不远处看她们。

其中一个身材更清瘦些的女子走过来,并未和李长安沈初攀谈,而是径直走到茶树边蹲下用手插了把土,用指尖将土块碾碎。

“温度够了,土壤湿度不够,且已经结块了,可以往里面埋一些稻壳和羊粪。茶树喜湿,应当多浇水。最好每日都浇灌,早晚各一次,要均匀自上方往下浇,最好雾状喷洒,不可直接浇在地面上。”

李长安和沈初双双挑眉,二人对视一眼。

唐代还没“湿度”这个词吧。

“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初。”沈初低声念了一句。

李长安心想,这是几十年后才出生的唐朝诗人贾岛的诗。

这时候湿度应该还叫做润气呢。

李长安腾腾两步走到女子身边,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阿姊竟然懂怎么种茶树吗?”

“我叫李长安,这位是我家的长辈,我们才刚从大慈恩寺的僧侣手里买下这片茶田,正苦恼不会种茶树呢。”李长安皱着鼻子,看起来人小鬼大,可爱无辜。

女子迟疑了一下,回道:“我名裴素。”

又指了指身侧和她长相有七分相似的女子,“家妹裴芸。”

李长安问:“可是河东裴氏?”

“已经是旁支末流。”裴素平淡道。

她们的确是出身河东裴氏不错,可她们的父亲也只是裴氏旁支子弟,更不用说她们了,实际上她家已经穷的连一匹马都没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