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5.第二十九章 真定之战(十三)(2 / 3)

加入书签

再想一想朝真帝姬的名声。

有些关于她私德的流言——尤其是大名府,传得活灵活现,恨不得说她每天晚上要宣十个美貌少年道童来侍寝,唉!世上怎会有如此□□之事呢?

但这种流言对签判就无足轻重,他动了心要跳槽,想的就是她对自己手下人怎么样?给钱给官都不吝啬,甚至李良嗣因为早早将儿子送到她手下,她竟有手腕将那个背上黑锅数不胜数的辽人救下来了!

签判自己是个汴京人,却有一个蜀地的夫人告诉他,蜀中都知道李良嗣到了兴元府,兢兢业业在那替帝姬干活,忠诚得像一条老狗!

想清楚这一点,签判就不在乎朝真帝姬别的什么名声了。

签判过来敬了个香就走了,走时正好碰到那群给神霄宫装修的佣工。

工头看见了,也没吭声,进了院落就准备把前几日没干完的活继续干完。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了神霄宫内外大部分的脏活重活,当然有人给他们工钱,神霄宫的道士们完全可以当做没看见他们。

但今日就凑巧,签判大清早来上香,大家都得警醒些,早起该干的活没干,该吃的饭也没吃,现在见到这群佣工进来,有个小道士就问:“你们用过朝食了吗?”

“我们日常吃两顿,”工头掏出怀里的饼子给他们看,“都带着了。”

“干噎饼子做什么?”小道士说,“一起吃吧!”

“贵贱不相称,”工头还是拒绝了,“我们吃我们自己的就是。”

“什么贵贱,我们修道的不讲这个,”小道士就乐,“没进灵应宫前,我还是给人家放牛的呢!”

道童那边的粥桶已经送过来了,飘着香气,这一群佣工就咽了一口口水。

一起吃饭,都不是出身高贵的人,吃饭还可以聊聊天。

道童讲一讲他们蜀中的事,又问这些人是附近哪个庄上的?家中还有几口人啊?

他们不答,就低头吃饭。

道童就明白了,又说不要紧,磁州那边有的是流民,都已经渐渐将日子过起来了,黄河边的居多,也有燕地的……

这群佣工忽然抬头直勾勾地看他。

“看我干什么?”道童捧着个饭碗很诧异,“灵应军中有好些辽人老兵呢,自然照顾他们!”

佣工们互相看看,工头咳嗽一声,他们又埋头开始吃饭了。

这就是个插曲,谁也不走心。

但过后佣工们就话多了些,时不时问问滏阳城中什么样呀?百姓们吃什么,用什么,他们当中有单身汉,想再娶一个,有没有年轻的寡妇?哦对了,他们可不是燕人,都知道河北除了金人那边还有燕人之外,也就磁州这么大胆了,他们可不是啊!

道童听了就乐,“我们做道士的管老病生死,却没干过保媒拉纤的事,妇人如何我们可不知道,等女道们心情好时,你们自己去问,她们在城中给妇人瞧过病,施过符,那是最清楚不过的。”

“灵验么?”有人问。

“自然是灵验的,”小道士说,“前几日有个孩子在城外落了水,救起后就发了高热,烧了几日,眼见着哭的声都没了!”

工头在梯子上给柱子刷漆,刷着刷着就停下来了,一双眼睛狠狠地盯着这个道童。

“然后如何?”下面的工人赶紧问。

“有帝姬赐的符水,只吃了三日,那稚童就好啦!”小道士说,“活蹦乱跳!你们若是路过滏阳,问问街头的人,这事真不真!”

工头又把头转过去了,拿袖子悄悄擦了一会儿眼睛。

小道童看了他一眼。

又过了两日,神霄宫的香火就盛起来了。

有寻常百姓,但不多,大名府的官员太太倒是不少,每一个都笑容满面地进来,奉了花,拜过神,接下来就是请王穿云去她们家里坐一坐客。

最后还是签判夫人力争上游,将太太们的沙龙开在了自己家里。

等进了宅邸里,太太们自然是凑作一堆,讲些无关紧要的话,只有签判夫人领着王穿云七拐八拐过了两道门,又将她从后宅送去前宅了。

签判在门口等着。

“明日杜帅要领兵救难。”王穿云说。

签判的眼神动了动,“正是。”

“签判想好了?”

她问得这样直接,签判就顾不得体面了,低声问道:“帝姬处有信么?”

“有比信更好的东西,”王穿云说,“签判难道没听说当初在太原,童太师是极信任帝姬的,甚至将奖惩事也交给帝姬决断么?”

签判的眼珠就飞快转了一会儿——宣抚司!

帝姬能给他往宣抚司送一程,众所周知,现在大宋北面打个稀烂,宣抚司是啥?那是钱啊!到时就不是他听别人的令去刮老百姓地皮,而是别人听他吩咐替他刮地皮了!

“今日来我府上的,”签判低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