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巾帼英雄(二)(2 / 2)

加入书签

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想要从事与政治相关的活动,必须仰赖父亲、丈夫或儿子,这就表示,相比于其他大臣,妻子和女儿会更忠诚。”

“不仅是君主的妻子和女儿,提拔其他女子也可以达到类似的目的。因为男尊女卑,女性出仕比男性更难获得家族的资源,甚至于她们,家族不是助力而是阻力。女子一旦出仕,想要站稳脚跟,效忠皇帝才能更好抗衡来自于家族的压力。”

“以儒家为首的士大夫阶层竭尽所能贬低女性,阻止女性接受教育出仕,是因为怕更多的竞争者损害自己的利益。可皇帝不该有这样的忌惮,皇帝是士大夫之上的阶级,一人自成阶级,他的利益与世家和士大夫并不完全一致。对于皇帝来说,朝堂上的官员是男是女并不影响皇帝的权利。”

“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少数以妻子为政治盟友,或提拔女子的皇帝,都得到了不少于提拔其他人的回报,甚至是更高的回报。然而从始皇帝到末帝溥仪,那么多皇帝,明白这个道理的皇帝凤毛麟角。此类例子后面也会逐渐讲到,这里就不细说了。”

“唐朝末年,一场黄巢起义,将从汉到唐或明或暗掌控着国家命运的世家几乎一锅端了。‘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是盘踞中原千年的世家遭遇的最大一场血腥清洗。旧贵族的覆灭加上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到了宋代寒门开始真正有了上进的机会。”

听到天街踏尽公卿骨,唐朝世家大族心下大寒,死死盯着屏幕想要知道更多信息,以掐灭未来的危机。

“不可跨越的阶级壁垒被打破,北宋初贱籍制度走向没落,文治、经济迅速,这本是中华文明走向更加辉煌的良机,然而赵宋王朝并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个机会。”

“因赵宋的开国皇帝是黄袍加身,武将上位,国家开始重文轻武,到了赵匡义上位,皇帝一个比一个软蛋。仿佛被诅咒了一般,难得出了哲宗一个伟丈夫,竟是早早夭亡,之后更是连上了父子三昏君,葬送了赵宋王朝最后的气数。这个拿起笔却丢了武德的王朝,此亡亡的不是国,而是天下。”

“大宋的士大夫们对同立于朝堂上的武将指指点点,就连狄青这样保家卫国的大将都能被当面骂贼配军,仿佛读了几本书就高人一等。面对敌人却是卑躬屈膝,打输了赔钱,打赢了送钱,美其名大国气度,实际是慷百姓之慨。”

宋仁宗时期,狄青尚未在朝堂上冒头,而后面的皇帝都在狄青亡故后。倒是有些对武将看不顺眼的文官很好的代入其中,顿时黑了脸。再想到岁币——

很好!赵宋君臣几乎一锅端了!毕竟,岁币几乎伴随了整个赵宋王朝。

刘彻心疼的想锤胸:打输了赔钱,打赢了送钱?朕一心打匈奴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不用给匈奴交保护费吗?这赵宋皇帝真是人傻钱多。

“从皇帝到士大夫都不介意给邻国送钱,为什么呢?因为钱不是从皇帝身上出,不是从士大夫头上出,他们都是免税人。不仅不用从他们身上出,他们还可以打着岁币的名头,给百姓增加苛捐杂税,借此收个回扣,中饱私囊。”

“数被官加税【注2】。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注3】。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注4】。这些唐诗平等地适用于每一个充斥着苛捐杂税的封建王朝。税税税,当官的只管收税,哪管百姓的死活。”

大宋,刚交了税的百姓潸然泪下。他们不想打仗,可比打仗更可怕的是加税。打仗或许家里的男丁要上战场,可加税却能让贫困的百姓一家子过不了冬。

对于一些性情刚烈的人而言,若打仗和加税是二选一,他们宁愿自己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全家饿死。可他们的官家如此软弱,打赢了也要送岁币。即便他们战死沙场,他们的家人还是会因苛捐杂税没有过冬的粮食啊!

插入书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