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亟治之难(4)(2 / 2)

加入书签

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董安于来到赵鞅的正对面,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赵鞅。

在赵鞍的眼中,董安于看到自己的身影——腰杆挺直,神情严肃,一双眼睛瞪如铜铃,似有火焰在跃动,仿佛得不到承诺便要以命相逼。

赵鞅迎视董安于,很快,他败下阵来,只得把头转向一边,沉默不语。

董安于志在必行的决心,他强烈的感受到了。董安于眼神中的决绝是他从未见过的,令他大受震憾。印象中,董安于从来没有如此坚决的跟他背道而行。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可能的走向。

他把五百人质安置在邯郸时,董安于曾问过一个问题——若要拿回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想拿便拿。

那个时候的赵鞅,一心一意想着团结内部,结束各自为政冷漠疏离的关系。赵鞅说,如果只有主干发达,枝叶枯萎,无法长成蓊郁参天的大树。他把自己当作大家长,是不容反抗的权威。他根本不去设想,邯郸氏竟敢有不还的胆量。

赵午对人质的拖延招来杀身之祸,虽然最终五百人仍回到了赵鞅手上,结果却与赵鞅的初衷南辕北辙。邯郸氏与主干决裂,比从前的疏远更可怕,行同陌路是注定的,更坏的也无不可能。

内部背弃,外部呢?董安于向来严谨,两大强族磨刀霍霍意欲何为想必他的猜测已是八九不离十。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一下挑战两家,再加赵氏一支,自己惹下的祸不可谓不小。

国君那边,扪心自问,赵鞅也不清楚他对自己的支持有多深能坚持多久?智氏、韩氏、魏氏是旁观者,此事与他们无关,他们袖手旁观即可。两大家族轮番向国君陈说怂恿,恐怕耳根子软的国君早已抵挡不住

时间静静流逝,表面上一切照旧,暗涌江潜深藏在河底,无人能时时刻刻洞悉幽微。怕就怕情势已悄然改变,人却仍固守旧势。真相揭开只要一瞬间,成败得失往往一刹那。

兵者凶器,侵掠如火,只要占据主动,速战速决,凭士气占优就能以寡胜多,更何况两大强族本就族大势众。毫无准备只能坐以待毙,董安于没有夸大其辞。

有准备都未必能讨到一丝便宜,更别说

天平在左右摇摆,进与退,严阵以待或是听之任之,成与败,如何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