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女娲娘娘的来意(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四十一章女娲娘娘的来意“武祖道友,没有想到我们会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见面!”一路畅通无阻进入到太阳星辰之中,女娲娘娘看到了武祖,如今武祖的实力还是在大罗金仙之境,但是女娲娘娘的气息却变得飘忽不定,时而有一丝混元大罗金仙的气息,时而又只是混元金仙。听到此言,武祖长叹了一声说道:“是啊,没有想到再见面时,我们都变了,道友放弃了天道圣人的身份,现在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混元大罗金仙的大门,而我却被迫不得不转世轮回,方才刚刚回归,仅仅只剩下了大罗金仙的境界,真是世事难料啊!”“我们的确都已经变了,但是道友不会就这样妥协吧,我相信以道友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到这场西游大劫背后的危机,不可能看不透这一切的威胁,有人要清算我们,如今一切真正向最坏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敌人正在向我们施加压力!”“我明白,但是女娲道友觉得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切?西方大兴这可是天地大势所趋,不仅是天道的推动,更有地道与人道的推动,以你我二人的实力是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在天地大势面前,我们只是‘蝼蚁!’”“武祖道友太悲观了,我承认西游大劫是天地大势所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就可以肆无忌惮,可以任意干涉洪荒世界的发展,甚至是算计人族,算计人皇,而且这一切幽冥世界也出手了,也参与到这场大劫之中,这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这个时候,女娲娘娘没有再做什么遮掩,直接说出了自己前来太阳星辰见武祖的想法。算计人族,算计人皇,这一点并没有让武祖感到有什么震惊,在始皇帝的身上自己就已经面对了一次,可惜这并没有引起人族的反抗,甚至人族都认可了,都妥协了,连人道也是如此,现在女娲娘娘急眼了,未免有些太晚了。如果之前始皇帝一事女娲娘娘就出手,现在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如今女娲娘娘就算是找上武祖也没有用。只见,武祖摇了摇头说道:“女娲道友,始皇帝一事你不是不知道,可是你这位人族的圣母做了什么,人族又是如何应对的,最终连人族与人道都放弃了始皇帝,做出了妥协,现在说这些都已经太迟了,而且这一次西游大劫是天地人三道的认可,我一个与人道斩去一切因果的家伙,还有什么资格去管这一切,至于幽冥世界的情况,也不在我的考虑之中。至于你说的清算,我知道,也明白,但是这并不算什么,这不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吗?”武祖的这番话一落下,女娲娘娘不由地陷入到沉默之中,无论她愿意不愿意承认,这都是事实,当初始皇帝一事,人族与人族的反应,还有女娲娘娘的反应都让武祖失望,是人族主动放弃了对抗,现在西游大劫一起,人皇受制,被人算计,这只能怪人族自己!人皇的气运不在,人族对人皇的庇护也就受到了制约,也就有了这一切。“那幽冥世界的事情又该如何,我不相信后土祖巫对此事一无所知,这样的变化对于巫族并不是好事,我希望能得到道友的相助,希望道友能够出手相助人族一臂之力,至少不能让人皇出事,要不然人族的处境会更加凶险!”幽冥世界的事情自然是地道的出手,天地人三道都认可了西游大劫,地道插手西游大劫也在情理之中,也只有地道出手,人皇才会被针对,也只有人道的默许,人皇才会无法阻挡外邪的入侵,连人道都认可了,武祖还有什么理由插手。“要让道友失望了,我无能为力,这就是天地大势所趋,至于个人的问题,那就随它出现便是,清算早晚都会出现,大不了舍弃这一身修行回归天地!道友若是将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不如放在昊天与瑶池的身上,他们也无法脱身,整个天界都在这场大劫之中,连他们都身在劫中,更不用说是人族,至于妖族就更不用我多说了,西方已经做好了一切,道友若是主动出击,只会让这场大劫爆发得更快,更凶险。”对于武祖的决定,女娲娘娘无法接受,摇了摇头说道:“道友的想法我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而且就算是道友这样做,我们依然也在劫中,忍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知道,但是大战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在天地大势面前,我们只是‘蝼蚁’,道友觉得现在我们的见面在不在西方的意料之中,在不在天道与鸿钧道祖的算计之中,你觉得当初封神大劫一战,天道与鸿钧道祖的损失有多大?”听到此言,女娲娘娘瞬间神色大变,沉声说道:“道友是怀疑当年的那一战是阴谋,天道与鸿钧道祖并没有表现的那样损失惨重,一切都只是假的,只是为了迷惑我们,而道友与太阳星辰可是受到了重创,难道以道友与太阳星辰的力量都没有办法重创鸿钧道祖,三皇五帝的全力一搏都没有重创天道?”“伤害是有的,但重创就未必是真的!对我们来说,一动不如一静,在大劫没有爆发之前,最好还是静观其变为好,有人要用人族与妖族迫使你主动入局,陷入这场大劫之中,不管这背后有什么算计,是不是要清算我们,都不应该急着做出反应。如果他们铁了心要清算我们,现在急的不应该是你我二人,而是他们,道友更不要忘记了,若是清算的话,通天教主也在其中,你我二人的力量无法面对这场灾难,但是再加通天教主,或许就有一战之力!”彡彡武祖的态度很明确,不想主动出击,不想在这场西游大劫刚刚开始就主动入局,给敌人针对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