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英谋(1 / 2)
inf
英国对于开战也有些犹豫,那就是此时他们还在研究如何侵吞奥尔良王朝的遗产。
选择这个时间和奥地利开战,如果胜利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全世界将插满大英帝国的旗帜。
但是如果失败了呢?那么大英帝国会不会被反噬呢?
奥地利帝国的殖民地几乎全是难啃的骨头,法国的殖民地同样不好对付,如果法奥联手呢?
此时英国国内的经济已经崩溃了,苏格兰人随时都可能会拿起武器,宪章派更是在四处游行闹事。
还有庇护九世那个蠢货,会不会继续提出什么其他非分的要求?
不过约翰·罗素觉得大英帝国孤悬海外,永远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只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就好了。
法国的德克萨斯、奥地利的加利福尼亚、纳米比亚都是资源极好且开发度相对较高的殖民地,它们完全可以用来填补英国此时遇到的经济危机。
泰米尔纳德帮的特兰魁拔和加尔各答的塞兰坡则是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后顾之忧,解决掉它们就可以去掉两块心病,不但能继续独占印度,还能控制东方航路。
面对如此大的收益,又有谁能不动心呢?不过约翰·罗素还是很鸡贼的,他觉得此时地中海舰队的战力有些不足。
1848年地中海舰队的战列舰总数高达35艘,其中一艘一级战列舰,三艘二级战列舰,三十一艘三级战列舰。
所以他决定再想地中海增派十五艘战列舰,其中包括两艘最新式的明轮战舰。
这样一来英国就能将奥法两国海军压制在地中海内,然后再对两国的殖民地动手。
陆地上的战斗约翰·罗素是不打算参与的,毕竟那样的损失太大了,意大利人能不能统一意大利对英国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而且他其实还有一点侥幸心理,那就是希望法国和奥地利开战,那样大英帝国就能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了。
帕麦斯顿对于约翰·罗素的计划嗤之以鼻,他觉得这样做完全是异想天开。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此时的英国不该同时和法奥开战,因为这样是逼着两个欧陆强国联合在一起。
双方争执的最终结果是约翰·罗素同意将开战时间延后一个月,其实将舰队部署到地中海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奥斯曼帝国作为英国的小弟自然选择了跟上,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毕竟重回巅峰对于麦吉德为首的奥斯曼高层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计划看起来非常有可行性,贝尔格莱德守将更是换成了一个莽夫,也许他们用极小的代价就能完成那个伟大的目标。
而且麦吉德也不觉得贝尔格莱德会是主战场,毕竟这场战争是由教皇国发起的,那么主战场理应在北意大利地区才对。
卡洛·阿尔贝托则是有些摇摆不定,因为无论是教皇国做大,还是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站位脚跟都不符合撒丁王国的利益。
他此时只希望双方能拼个两败俱伤,然后撒丁王国可以摘个桃子。
这个时候卡洛·阿尔贝托最理性的选择是静待时机,不过马志尼的支持者和庇护九世的支持者已经开始在皮埃蒙特地区闹事了。
此时不止德意志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在欧洲大陆上遍地开花,撒丁王国也不例外。
撒丁王国首相切萨雷·巴尔博觉得此时是个好机会,因为此时在庇护九世的影响下整个意大利都在和奥地利作战。
而且根据他的情报,维也纳此时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无政府状态,秩序混乱,群龙无首。
所以此时只要卡洛·阿尔贝托振臂一呼夺得了战争的领导权,那么就等于得到了统一意大利的权力。
民间由于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的加持,对奥地利作战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加富尔在自己的《复兴报》上写到
“撒丁国君主制的巅峰时刻已经到来了……面对伦巴第和维也纳事件,犹豫、怀疑和拖延是不可取的,是最令人失望的政策。
我们是头脑清醒的人,习惯于听从理性的指令而非内心的冲动,经过逐字逐句的思索。
我们现在必须恳切地宣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王只有一条出路——战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行动,我们必将遭遇不幸!”
在这种全民狂热的情绪之下,卡洛·阿尔贝托被赶上了战场。
撒丁王国的加入极大地点燃了意大利人的热情,不过局面却比庇护九世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因为英国人、奥斯曼人都要一个月后对奥地利帝国宣战,而普鲁士居然直接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