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 拆墙(1 / 2)

加入书签

米兰那充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城墙可谓是厚重感十足,曾经也扮演着城市居民安全保卫者的角色。

但在武器装备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它能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有限,反而是妨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毕竟当初建造城墙的目的乃是中世纪早期为了应对蛮族入侵的,不过它连投石器都防御不了,更别说近代火炮了。

而且未来其防御能力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甚至就连维也纳和巴黎那样的大型棱堡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着城墙毫无用途,至少居住在那里的普通民众不这么认为。

而一旦这种惯性依赖的侥幸心理没有消除,那就可以为防御一方就会依托据城而守,从而拒绝投降提供了一颗有效的定心丸。

而进攻方一旦开始攻城通常就意味着一场屠杀,至少对城中的居民来说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鉴于未来陷入这种可能发生的困局的几率,弗兰茨觉得这么多年的发展不能就这么毁于一旦,所以拆除城墙拓宽道路才是正途,毕竟街垒巷战之类的情况,想想都令人头疼不已。

不只是米兰,整个帝国的传统大城市都有这个通病,所以他打算来个全面改造。

不过距传说中的万国之春还有三年,时间还算较为充裕,所以暂时也不用太着急。

除此之外,在拆迁工作进展的同时,一些重要的要塞还需要修缮,比如北意大利地区的四角要塞维罗纳、曼托瓦、佩斯基耶拉及来尼亚戈,其他的重要战略位置也需要建立新的要塞和据点以及储藏室。

拆墙修要塞的计划公布之后,北意各界的豪绅们纷纷兴致勃勃地过来“献计献策”打算从中分一杯羹。

为此,开明的弗兰茨大公就当场向这帮人公布了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五年之内完成拆建计划。至于工钱么,维也纳的帝国政府会在期满之后一次结清。

至于五年之后这帮人还在不在嘛,那就无从得知了。此外慰军的事情他也没忘,只不过米兰各界送来的钱加在一起才20多万弗罗林。

看来是真把自己当傻子了,亏得他本来还打算拉这些人一把。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弗兰茨还是按照计划给所有参加镇压行动的军人发了奖励,其中士兵将得到相当于其二十个月工资的奖赏。

而军官则大致为十个月工资的钱,伤者加倍,阵亡者再加倍,最终弗兰茨一共撒出去了230万弗罗林。

弗兰茨这么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告诉老元帅和他的部队,他们没做错,下次再接再厉,对待敌人就需要如冬天一般寒冷,如狂风般无情。

另一个便是在报纸上大肆宣扬慰军之事,同时散播消息将年轻的大公用来慰军的钱说成是由米兰地方豪绅提供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假消息不见得会有人那么容易轻信,那些送了礼物的家伙们也不会承认。

但是再附带上一系列承包给个人和商业组织的工程的信息就让旁观者们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暗箱操作了。

当然这个时代暗箱操作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或者说没有暗箱操作那才奇怪呢。

只不过这在某些人眼中就大有说道了,毕竟之前还在一起密谋推翻维也纳的腐朽统治,转身就给那些“刽子手”捐钱捐物?

而且一直废拉不堪的奥地利军队,为什么能破坏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意大利勇士的鲜血不能白流!

其实说到底之前的暴动就是有着多方面联合组织的背景,名为青年伦巴第的组织负责募集人手。

海外“友人”负责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而负责制定计划和策应的便是当地的豪绅们。

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忙开绿灯,输送情报,顺便阻挠一下奥国军人,哪怕是失败也能将人“捞出来”。

然而这帮口若悬河的“雄辩派”,最后却袖手旁观。不但此次暴动的参与者们被抓了,就连准备第二次暴动的组织者和见势不妙逃跑的参与者也被抓了。

说好只有区区一个连的守备部队,结果面对着几千严阵以待的士兵。被捕的都是穷苦出身的起义者和提供友情赞助的外国朋友,但那些当地的头面人物却毫发无伤。

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起疑心,毕竟在两方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同时,第三方非但没事,反而还得了好处,怎能不让人眼红。

而真相则是奥地利政府确实收到了很多举报信,通过调查也得到了很多情报,但恰恰是因为信息量太多,反而难以鉴别真伪。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是不可能贸然出手的,更不可能把有嫌疑的人全都抓起来,那样一来虽然不见得会让伦巴第地区瘫痪,但是影响绝对比胡乱抓捕更加恶劣。

与其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猜,还不如以静制动看他们狗咬狗,等他们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出手,到时候无论是收下当狗,还是割一茬韭菜都是水到渠成。

其实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