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赵成(1 / 2)

加入书签

她转了一圈,还没找到赵成的坟,天已经先黑了。

眼见看不清路,她叹了口气,从路旁引来些水珠,在手中凝成一盏晶莹剔透的雨灯,灯芯散发出明亮的暖光,将四周照亮。

她正要一块块碑细看,抬头却见山坡顶上立着道黑影,像是看到这边的灯光,那黑影幽幽飘过来,及到近前一看,不是赵立明又是谁?

“原来是娘子,在下还道这大半夜的,谁会到这来呢。”

见到是她,赵立明忙见了礼,抬头时瞟到她手中的灯,又不由惊异,“娘子这灯倒是奇特,却不知为何能照明?”

风黎笑道:“这些雨珠白日照了光,我不过夜间借来一用罢了。”

赵立明这才恍然,“原是如此,娘子真乃奇人也。”

风黎微笑问道:“不知赵公子的墓在何处?我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

赵立明听后,忙在前面带路。

他虽是魂体,却也学着生人走路,待看到灌木草丛穿过身体时,又不禁苦涩道:“在下虽身死日久,却始终无法适应,时常会恍惚,觉得自己还活着,真是让娘子见笑了。”

风黎浅笑摇头,缓步跟在其后。

七拐八绕地往山上爬了一段路后,赵立明才停下身来,让到一旁朝她示意,“娘子请看,正是这座墓。”

风黎提灯照去,这才看清,眼前的与其说是一座墓,不如说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土堆,那草郁郁葱葱,看着得有一人高,若不细瞧,还真分辨不出。

难怪她刚才转了半天都没找到。

这样想着,风黎不由多看了赵立明一眼。

他看起来有些尴尬,“许是在下生前未结善缘,所以死后也无人来此打理,在下倒觉得这样甚好,人死如灯灭,一副枯骨,归于天地倒也幸甚。”

风黎闻言似笑非笑道:“公子倒是会自我宽慰。”

赵立明哈哈干笑了两声,又认真道:“虽是自我宽慰,但也真是在下所想,若不是身后事已了,在下倒真想将残躯投入海中,随波而去,待到被鱼虾食尽,也算干净。”

风黎没再接话,她拨开草丛走上前去,见墓碑已被青苔覆盖,又清理了一番,这才看清那上面的字。

抬头落款等一应信息全都没有,只有孤零零四个大字:“赵成之墓”,以及一行生卒年月。

从碑上来看,赵成已经故去近百年了,死时也不过二十八岁。

“可惜了。”风黎轻声感叹了一句。

赵立明听后怅然道:“好歹是活了近三十年,也算不得可惜,只是有些遗憾罢了。”

风黎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迹笑道:“人生在世,皆有遗憾,能诸事圆满者万不存一,莫说是人类,便是神明佛陀,也不见得事事顺遂呢。”

赵立明闻言,面色不由感慨。

风黎没再多留,见过墓后便准备下山,正巧赵立明又要去观海,一人一鬼便同路而行。

到达海边后,风黎便与他分别,自往赵大叔家去了。

远远地,她就看见外面站着一道人影,于是顺手散了雨灯,待走近一看,正是赵大叔。

见她出现,赵大叔松了口气,忙上前道:“娘子可算回来了,老汉见这天都黑这么久了,生怕娘子在外遇到什么危险,正想着要不要出去找找呢。”

风黎忙温声安抚了几句,又问起瑶织和秀秀,赵大叔这才笑道:“小娘子正和那丫头玩耍吃点心呢,托二位娘子的福,她今日也算是有口福了。”

风黎只朝那间屋子看了一眼,便辞过赵大叔,在堂屋内找到了正在给一筐贝类去壳的赵阿婆。

她拿了张凳子坐下来,不言不语地开始帮忙。

赵阿婆想要阻拦,她却笑着摇头,仍是坚持,见此,赵阿婆也就随她去了。

间隙时,赵阿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大声对她道:“老身想起来了,赵成这个名字,老身当年听阿奶提过,他是老身阿奶的叔辈啊!”

风黎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请她细说。

于是,她断断续续给风黎回忆了当初阿奶说过的故事。

据说,这位赵阿叔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本不是村里人,而是随水飘到村子里的,当时不过六七岁的模样,村子里一位阿婶发现后,将他捡了回去。

他被救上岸后就发起了高烧,在那位阿婶家中养了小半个月才醒过来,谁料这一醒,阿婶才发现,他竟把脑子烧坏了,不仅姓名年龄,就连家中情况也全都不记得了。

阿婶无奈,只好将他留下,一边养着一边托人在外面打听。

后来,阿婶听其他村民说起,之前海上起浪,掀翻了一艘船,船上之人全都不见了踪影,估摸着是凶多吉少了。

阿婶想到发现他的那天,他那副模样,看着就像是船在海上遇难后侥幸捡回一条命,便知他怕是已没了亲人。

阿婶本就是寡居,眼下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