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3章 召集边军,举国之力(2 / 3)

加入书签

边境,让外族不敢入侵。

如果杨广当真大肆调动边军,固然可以获取力量与大夏抗衡。

但边境之地失去了防守,那些外族肯定会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到时候会发生何等变故,真是难以预料。

然而这种顾虑,只持续了短短时间,便彻底烟消云散了。

杨广的性格便是如此,他只在乎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尤其是在他登基之后,他更是觉得唯我独尊,他觉得天下之事,皆在于他一人。些许百姓,些许疆域,又算得上什么?

如今最紧要之事,当然是剿灭反贼,至于边境的问题,往后再说也不迟。

总不能等到反贼杀进关中,把大隋江山交给其他人吧。

这才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结果。

而这也是宇文化及预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与宇文化及对杨广的想法颇为了解,他很清楚杨广的性格是什么。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提出这个建议。

就这样,在这诡异的气氛中,杨广缓缓站起身来,他目光灼灼,眼神颇为犀利,点了点头,说道:

“好,那就这样吧,传令下去,调集我大隋边境兵马,让他们前来勤王。

同时再传令各地镇守,如果他们还不肯出兵前来,那就视为造反。

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当真以为,反贼会轻易接纳他们吗?”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杨广来说已经是殊死一搏了。

毕竟反贼距离关中,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潼关失守,杨广唯一的选择,就是抛下大兴城落荒而逃。

到时候,他身为大隋之主的威望,将会跌落谷底,局面只会比现在坏的多,恐怕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了。

不管怎么说,如今的杨广终究还是大隋天子,虽然大夏虎视眈眈,却依旧没有将大隋覆灭。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如此坚决的下达命令,应当能够达到一定效果。

否则等到杨广穷途末路,再想要号召天下,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人生在世,看重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所谓忠君报国,那只是少部分人而已,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忠心耿耿。

同时,因为杨广的所作所为,早就让不少人对大隋对朝廷失望了。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揭竿而起,并未真正造反,可是他们已经不愿意替杨广卖命了。

宇文化及听得杨广之言,倒是没有犹豫太多,连忙去准备旨意,让人快马加鞭送往各地。

做完这些,杨广可算是松了口气,他无法预料自己最终的命运如何,但是在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之前,他绝不会束手就擒。

——

如今的太原局势还算安稳,在此之前,突厥外族没有入侵的想法,但是在李渊归来之后,整顿兵马,积极备战,使得突厥不敢贸然行动。

毕竟在此之前,突厥和北平府大战,损失惨重。

而在晋阳城内。

李渊正在书房之中,他的心情还不错。之前他跟随朝廷大军和大夏作战,那才真是心惊胆战,如今面对突厥,倒是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虽然突厥外族战力不俗,可是李渊也不是易与之辈,他太原的兵马并非不堪一击,只要外族敢来,李渊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可大夏就不一样了,回想到之前的次次大战,李渊不免有些绝望。

不管朝廷一方聚集多少兵马,有多少大将也都无济于事。樊虎的实力太强了,如今的大夏也是发展迅速。

仿佛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根本无法改变。

然而,李渊的欣喜并未持续太久,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乃是府上亲兵进来禀报:

“老爷,有大兴城使者传旨而来。”

听得此言,李渊顿时脸色微变,虽然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已经察觉到情况不对。

杨广突然派人传来旨意,这件事情肯定不简单。但是李渊知道,自己无法拒绝,除非他当真下定决心,要起兵造反。

可是这件事情哪有这么简单,犹豫了一下,李渊向那亲兵低声说道:

“去把建成和世民叫来。”

就这样,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来到了李渊面前,使者也进入府中。

也不耽搁,使者出示了杨广的圣旨,这圣旨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李渊率领太原精锐兵马,前往关中助战,剿灭反贼。

这个消息让李渊心中微惊,他当然能够看出这圣旨代表了什么。

恐怕,现在的朝廷,处境已经非常不容乐观。

若非如此,杨广也绝对不会丧心病狂的调集边军主力前往支援。

如果是少量调动边境兵马,倒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如果直接将主力调走,那外面盘踞的外族,绝对不会当做没看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