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朝廷大惊失色,羌人叛乱(1 / 1)
看到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跑进来说话,何进才松了口气。
之前有几个羌人部落首领,来过洛阳问皇帝讨要答应好的粮食、布匹。
当时的何进,刚因为选入宫中的妹妹,被皇帝宠幸,受封为郎中,接下处理羌人部落首领一事。
何进好酒好菜地招待几人,并带着他们逛了洛阳有名的窑子。
至于他们要的粮食、布匹,何进只给几人一年的用量,说的是以后再给补上缺口。
羌人首领见何进仗义,带着他们又是吃喝,又是下窑子,以为他是个守信之人,就带着仅仅一年的粮食、布匹,回到凉州。
随后过了两年,何进答应的粮草、布匹杳无音信,于是羌人首领便一直写书信催他发货。
何进不厌其烦,索性说出实话,是皇帝不想给,而不是他何进一介臣子能够决定的。
羌人首领看到信后,把对何进失信的怨恨,全部转移到皇帝身上,留下的,只有那日洛阳城的美酒佳肴,和中原美人。
这些羌人首领参加北宫伯玉等人的叛乱后,想到何进的恩情,立马派人通知他,让他做好准备,不要阻拦军队清君侧。
何进作为当朝大将军,收到消息后不免有些好笑,觉得这些羌人首领傻的有些可爱。
换做平时,何进绝对会把消息说给皇帝,换取功劳。
但现在情况不同,皇帝大力扶持秦锋,想让这货制衡自己。
何进需要一场战斗,提高他大将军的势力,因此,他不打算把此事告诉皇帝。
闻言,灵帝大惊失色,慌忙从龙椅上站起,不顾对付何进,连忙让身旁太监下去,把战报拿出来。
他翻看着战报,倒吸口凉气。
整个湟中义从胡,连带着凉州的羌人,一同叛乱。
为首者,是湟中义从胡的羌人首领北宫伯玉、李文刚,以及前段时间畏罪潜逃的董卓。
他们俘虏了大批朝廷命官,其中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遂等凉州诸多有名望的人,被说服加入了叛军。
有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叛军打出的旗帜是清君侧,便使叛军获得了大批百姓的支持。
叛军一路向东,直逼右扶风郡的渝麋。
灵帝握战报的手都在颤抖,刚平定一个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接着又来了个羌人叛乱。
这些羌人可比黄巾贼兵强,他们的武器装备,足以甩开一大截。
对付此次凉州叛乱,十分棘手!
灵帝冷静下来,决定先压下冀州蝗灾一事。
当务之急,是先平定凉州叛乱,至于秦锋,等仗打完再安抚他。
“何爱卿。”灵帝把战报交给身旁的太监,命他递给何进,“凉州羌人叛乱,对于出征的人选,你有何建议?”
何进翻看战报,先是惊讶,随后义愤填膺,“这些羌人,果然低贱,日受皇恩,还敢叛乱。”
何进知道,必须在皇帝面前表明态度,装作一副和叛军不共戴天的样子。
然后,再推举他的亲信,对抗来犯的羌人。
如果凭借功劳,保下王芬,自然是再好不过。
就算没保下,有那份打赢羌人的功劳在,秦锋也不好抗衡。
“臣推举骠骑将军何苗为主帅,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曹操为副将,带北军五校六万人,前去剿灭叛军。”
灵帝沉思良久,权衡利弊。
何苗是何进的弟弟,曾在黄巾贼叛乱初期,和兄长一起,破获马云义在洛阳蓄谋起兵,被封为骠骑将军。
之后被派出剿灭洛阳周边的黄巾军,每次伤亡极小,应该有些实力。
再不济,还有副将皇甫嵩和曹操的帮衬,绝对出不了乱子。
灵帝刚想答应,张让急忙跳出来。
“臣认为,可派秦将军前去平定。”张让拱手建议,“秦锋毕竟是讨虏将军,而且在剿灭黄巾军中,先后两次大胜,过去对抗叛军,也有一份保障。”
何进狠狠地盯着张让,他明白,张让这是想让秦锋加入进来,分一杯羹,限制他的发展。
“冀州初定,秦将军身为冀州州牧,现在离开,不合时宜。”何进拱手建议。
这时,杨彪站出来替秦锋说话,“一州安定,哪有朝安危重要,若是朝廷危在旦夕,冀州不也要出兵救援,不如早些派秦将军领兵过去,平定叛乱。”
“更何况臣在冀州视察时,发现境内一片欣欣向荣,根本出不了乱子,臣认为,应当派秦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叛军。”
灵帝沉思片刻,当即答应下来。
说实话,秦锋于情于理,都该被派去平定叛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