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章 仲景公叹:知汉不为医者,真天下之憾(1 / 2)

加入书签

听到张明的问题,张仲景仔细思考了一番,这才回道:

“坐堂较为固定,方便病患主动上门,从能够救治的病患数量上说,自然是坐堂更甚。”

“但是游医行于四海,或可遇古怪杂症,于难度而言,当为游医更甚。”

“不过知汉既然是问治疗病患,那还是坐堂更甚。”

张仲景的回答,并没有令张明意外,或者说这就是张明想要听到的答案。

既然张仲景更认可坐堂,那就好办了。

当务之急,是要让张仲景完全认可,坐堂一定比游医更好!

“仲景公所言极是,游医的确比坐堂更有可能遇到疑难杂症。”

张明先顺着张仲景说了一句,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不过!”

“仲景公扪心自问,遇到疑难杂症的几率有多大?而在坐堂期间,难道就没有遇到过疑难杂症吗?”

“其他案例我也不知,也不便多说。”

“单说我与仲景公相识,不就是因为黄叙的病,因我知晓仲景公名声,恰好仲景公在城内又有医馆,才让我能够及时找到仲景公,从而救治了黄叙。”

“如果当时仲景公不在医馆,而在乡野游医,试问黄叙的病,可还有救?”

张明的话,如醍醐灌顶,让张仲景幡然醒悟。

是啊!

当初他初见黄叙,也曾感到有一丝棘手,可见黄叙的病是多么少见。

正如张明所言,如果他一直四处行医,那黄叙不就真没救了吗?

更何况。

年轻时,他也不是没有在乡野游医过,说实话,遇到疑难杂症的几率,跟他在长沙开设医馆后相比,其实也并没有相差多少。

这一刻,张仲景坚定了,坐堂胜于游医。

不过他心中又有些疑惑,说这么多,和他提到的问题,有什么本质关联吗?

这就能解决修典的时候,不能行医的问题了吗?

想到此处,张仲景不禁说道:

“老朽现已清楚,坐堂更胜游医。”

“但还请知汉明言,这又如何能够平衡修典与行医,二者之间,又有何关联?”

张明微微一笑,示意张仲景别急,随后又问道:

“仲景公既然也是拥有医馆的医者,明想了解一下。”

“一个医馆,是只有一名医者好,还是医者越多越好?”

“当然是越多越好啊!”

这个问题,张仲景想都没想,就给出了答案。

他看了一辈子病,当然知道,越是有名的医馆,一天登门而来的病患就越多。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恐怕几天都看不完。

更重要的是,其实很多病人只是小问题,如果医馆有其他医者,就能更快治疗这些人,真正有疑难杂症的人,才能更快得到他本人的诊治。

果然,紧接着,张明就提到了这个话题。

“没错,医者越多才越好嘛!”

“相信仲景公自己应该深有体会,只是不知仲景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医者越多越好,可培养一个全能的医者,需要花费的时间又要几何?”

“为什么,或者说可不可以,只培养一个学徒,某一方面的专精能力呢?”

“比如说,一名学徒,学会基本的望闻问切,以及病理学问后,未来给病患看病的时候,只看那些打喷嚏,流鼻涕的患者呢?”

“另一名学徒,则只看那些骨折骨裂的病患?”

“诸如此类方法,是否能够让这样专精的医者,更快成长为这个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医者呢?”

“而这样的医者,我称之为专科医士!”

听着张明的描述,张仲景逐渐代入,眼神渐渐迷离但满是憧憬。

这还没完,张明接下来,又抛出一记重磅炸弹!

只见张明神采飞扬,在确定张仲景能够接受后,继续说道:

“在我的构想中,有这样一个府衙,我称之为医院。”

“在医院中,有仲景公这样的神医坐镇,有分类详尽的各类科室,可以以五脏分科,内外分科等等,每一科都有专科医士负责,同时又有学徒辅佐。”

“而学徒,则可以帮助病患做初级分诊,让这些病患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自己该去看病的科室。”

“仲景公觉得,若襄阳有这样一家医院,是否能够治疗更多病患?”

“若医士充足,未来我还可以在荆扬各地开设分院,甚至未来某一天,连每一个乡村中,都有数名医士坐诊。”

“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仲景公认为,全天下的病患,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张明的话,振聋发聩,让张仲景茅塞顿开。

“知汉不为医者,真天下之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