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合时宜(2 / 3)
打在了满朝文武的老脸上!
‘你们最好自个儿体面,否则我亲自帮伱们体面了’。
受到了刺激的文武百官自然是越发‘群情激奋’,当天跪宫门的文武官吏人数就直接翻了一倍。
连一些宫门都没资格踏进去的绿袍六七品小官儿,都被拉来凑了人头。
一个个须发白的积年老吏跪在宫门外长吁短叹、呜呼哀哉的吟诵着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不知道的人,还只当他们蒙受了多大的不白之冤!
若是换个时间,这么大的场面,定能成为无数洛阳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搞不好,史书上都得浓墨重彩的记下这一笔:某年某月,帝不贤,群臣力谏之……
只可惜,当下洛阳百姓的注意力,全在扬州之事上,哪有心思关心这帮脑满肠肥的官老爷们又在吵吵什么事?
更令满朝文武心冷的是,紫微宫紧闭的宫门就如同泰山一样巍然不动,隐身后宫的熙平帝也没有丝毫出来安抚文武百官的意思。
文武百官纵然都是久经沙场的铁膝盖,跪了三天之后,也终究是快要撑不住了……
当然,他们更加忍受不了的,还是熙平帝的冷漠态度。
于是到了
浙党魁首、户部尚书耿精忠带着满朝文武的期待,高举奏折入宫乞骸骨!
罢朝三日的熙平帝终于现身了,他和颜悦色的请耿精忠吃了席,然后连礼貌性的流程都没走,就很是“惋惜”的接受了耿精忠的请辞,并当着他的面,招来跪在宫门外的齐党户部侍郎蒙子迁,下中旨任命他为新任户部尚书。
所谓中旨,就是不用经过六部和内阁商议、直接生效执行的圣旨,是帝王意志的最高体现。
与跪宫门一样,这种绕过朝堂,直接以中旨任命部堂级大员的做法,同样是君臣博弈中的大杀器,这种做法很管用、但后遗症很大,用一回就伤一回君臣情分,用一回就会加剧君臣博弈的冲突烈度……
而熙平帝在此刻祭出这一招,更是彰显了他在这件事上的强硬态度:‘别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
面对熙平帝的冷酷绝情,宫门外跪着的文武百官们自然是怒火中烧!
更令他们无能狂怒的是,蒙子迁那厮也不知是得到熙平帝什么许诺,走出紫微宫后就说动齐党一系的官员,起身离开了跪宫门的队伍……
齐党这一动,好不容易才抱成一团的文武百官,立时就又成了一盘散沙。
党争就是这样子,坏处很明显,好处也很明显。
尤其是对一位擅长帝王之术的君王来说。
文武百官心头那口“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气儿,就这么被熙平帝三下五除二的拆了个七零八落。
任由他们心头再愤怒、再不甘,也没办法再抱团斗下去了……
当然,这场君臣博弈局限于此,并非是满朝文武当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而是因为,时候不对!
大魏前不久才赢得了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正是士气旺盛、人心思定之时。
只要军队是稳的、民心是定的,朝堂上斗得再凶,也无法撼动大局。
于是乎,一场声势浩大的君臣博弈,就这么虎头蛇尾的草草落下了帷幕。
跪宫门的文武百官们就像是无事发生那样,平平淡淡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人都没有再提起“杨二郎”这个名字。
但所有看得懂这场君臣博弈的人心头都清楚……
裂痕一旦出现,它就不会自己消失。
……
杨戈带着钦差大臣的仪仗队,一路急行,总算是赶在今岁
然而他还未入城,等候多时的沈伐就带着圣旨迎了上来。
刚一见面,宣旨太监就当众宣读了剥夺杨戈所有官身,贬为上右所伙夫的圣旨。
杨戈接旨,抬起双手任由几名小太监上前除下他身上的蟒袍乌纱……
莫名凄凉的场面、配上呜咽的北风,随行的诸多上右所力士见状都红了双眼。
“干啥呢、干啥呢……”
杨戈交还了断裂的错金牛尾刀,如释重负的活动着手腕,笑呵呵的四下转动着高声道:“你们这是不乐意吃我做的饭菜?不是我跟你们吹,我做菜的手艺比我的刀法还厉害,搁别处,你们就是拿着钱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饭菜!”
瞅着他满脸自得之色的自吹自擂,有人想笑,但个个都笑得比哭还难看。
“行了,都把脸收拾收拾!”
杨戈高高的举起右手用力的挥了挥:“以后大家还在一口锅混吃饭,没啥好遗憾的……哦对了,我以后可就是伙夫了,再遇着事儿可就得诸位大人罩着我了!”
这话说得,连几位百户都哭笑不得。
方恪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