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死的弘光帝(1 / 2)
弘光二十二年,春。
空悬数年的大燕丞相之位,终于尘埃落定,由原工部尚书许东流继任,消息一出,大燕朝堂为之震动。
许东流虽是工部尚书,但在大燕朝堂上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他是士族许家的家主。
大燕国国祚六百载,依附于大燕朝堂诞生了不少士族门阀。
最鼎盛时期,士族门阀甚至能掌控整个大燕朝堂,主宰皇权的更替,只是,如今的士族门阀已然衰落。
经过太后、弘光帝接连两次清洗,士族门阀的力量跌入谷底。
但这并不意味士族门阀消失不见了,许家就是其中之一。
许家世代都有人入朝为官,曾出过一位丞相,数位吏部尚书,曾是最顶尖的士族门阀,到许东流这一代却是有些没落,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
除许东流以外,许家就没有正三品之上的官员了。
许东流行事颇为低调,是名副其实的老好人,不得罪人,不攀附关系,一心只想着守好工部这一亩三分地。
没人想到许东流能得到弘光帝信任,夺得丞相之位。
在弘光帝的支持下,许东流顺利登上丞相之位。
许家一跃成为大燕最顶尖的权贵之一,许东流更是变得炙手可热,受无数人追捧,想要攀附于他,为其驱使。
然而。
许东流成为丞相后,并未改变以往的行事风格,一直秉持与人和善的态度,不与人疏远,不与人太亲近。
朝堂上,许东流则是弘光帝的应声虫,弘光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跟弘光帝唱反调。
一众大燕朝臣这时候才明白,许东流为何能成为丞相。
靠着扶持起许东流,弘光帝对于大燕朝堂的掌控力再上一层楼,如今的大燕朝堂几乎可以说是弘光帝的一言堂。
弘光帝的诸多政令,没有受到太多阻力,很轻松就在大燕国内推行开来,这些都有许东流的几分功劳。
在许东流的帮助下,弘光帝顺利推行科举、经济、赋税等方面的改革,使得大燕朝堂治下的各府县欣欣向荣,愈发繁荣昌盛。
这一点,从皇都内的景象就能看出一二。
百姓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就连昔日流亡到皇都的难民们,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如果太后没有多折腾那么几年,留下的烂摊子小一点,或许还真能让弘光帝,把大燕国给救回来,再延续个几百年国运。”
楚尘有时候也会感叹。
弘光帝花了十年的时间,勉强将太后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七七八八。
只要再将三大藩王解决掉,大燕国的内部都将被弘光帝掌控。
但三大藩王才是动摇大燕国根基的最大祸患,弘光帝对此有心无力,若是当初景正帝死后,直接由弘光帝执掌大燕朝堂,或许以弘光帝的能力,还能将三位藩王解决。
可惜,没有如果。
太后当政时期,给予三位藩王太多便利,让三位藩王得到长足发展。
以魏王为例,如果不是楚尘出手,魏王完全可以取代弘光帝,成为大燕国的新皇帝。
当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王成为新皇帝,对大燕皇族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魏王到底是大燕皇族中人,他登上皇位,还是大燕皇族掌控天下。
不像康王和晋王乃是异性王,不是大燕皇族中人,一旦让康王、晋王掌控大燕,那就是真的改朝换代了。
只可惜,魏王得罪了楚尘,被楚尘所杀,让大燕国再延续几百年国运的希望破灭。
不仅如此,魏王死后还给弘光帝留下了一个麻烦,那位魏王府的二公子与蛮族勾结,对大燕国北疆之地形成巨大的威胁。
光是这个问题,就足以让弘光帝头疼很久,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才能解决。
但是。
弘光帝的身体或许撑不了十年了。
自弘光帝执掌政权以来,事必躬亲,每日忙于处理各种政务,经常批阅奏折到深夜,劳神伤身,身体日渐虚弱。
弘光帝不过三十一岁,但据说已是满头白发。
就连太医院的一众太医,都束手无策,无法帮弘光帝疗养回来。
按照太医所言,这是心力损耗,除非弘光帝停止批阅奏折到深夜的行为,不然,纵然他们有通天医术,也无济于事。
弘光帝有听太医的建议吗?
并没有。
弘光帝不仅没有停止己身作死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熬夜批阅奏折,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早朝。
长此以往,弘光帝还能活多久,恐怕要打上个问号。
“没有长生道果,还敢这么折腾,这不就是在找死吗?”
楚尘对此,只有一个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