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默默删除了那年的记忆(1 / 2)

加入书签

当然,比他母亲差远了。

宴会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陈平安的心中,却已泛起了层层涟漪。

突然,一道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宴会的喧嚣:“陛下有旨,今日宴会以明月为题,写国泰民安之情意。反出此诗者,赏白银十两,最佳者赏黄金十两。”

此言一出,台下的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气氛顿时变得肃穆。

一位中年男子起身,吟咏道:“明月高悬照四方,国泰民安喜气扬。街头巷尾欢声笑,共庆太平岁月长。”

他的诗句如同春风拂面,众人纷纷鼓掌称赞:“好诗!”

另一位诗人紧接着起身,朗声吟道:“明月如镜照家国,国泰民安乐无涯。百姓安居乐业美,共度美好时光华。”

紧接着,又有一人站起,声音洪亮:“明月当空映万里,国泰民安喜洋洋。家家户户欢歌起,共祝繁荣岁月长。”

两道声音相继响起,众人纷纷点头称赞,气氛一时达到了高潮。

楼上的陈大安闻言,眉头一挑,心中暗道不妙。

当年他太过于张扬,将唐诗宋词中的佳作大多背诵了出来,如今他能记起的只有一首。

他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有些无奈。

且他并未教过平安这些诗句。

看来一会注定只有主角装逼,反派面黑的场面了。

“叮——”

“陈平安【大反派命格】发挥作用中。”

陈大安一怔,心中暗自惊讶。

自己的儿子不会真的因为这个什么命格,当场作出一首诗吧。

虽然这个世界的人似乎脑子不太正常,作诗的水平连地球上活了几十年的人都比不上,但作诗的结构和意境还是非常重要的。

台下的陈平安轻轻清了清嗓子,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随即挺身而起。

看见陈平安起身,叶良辰差点没笑出声,他又不是不清楚陈平安的底细,京都的四大纨绔之一,现在居然要作诗?

他懂吗?

知道什么叫做诗吗?

然而接下来,叶良辰却笑不出来了。

“夜色无边似水柔,星河淡淡挂天幽。村庄静谧人安梦,灯火稀疏照犁牛。年丰时和禾稻香,边塞无烽马放牧。歌声隐隐随风远,繁华深处是神州。”

全场之人皆为之动容,静默无声。

陈平安的诗不仅词句流畅,意境深远,而且较之前三首诗更难以创作。

整首诗虽未直接提及“明月”二字,却处处透露出明月的清辉。

虽未直接写出“国泰民安”四字,却字字句句都在描绘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

众人皆惊,这还是那个传闻中不学无术的陈平安吗?

就连刚刚还对白念云训斥的白老太也不禁动容,但她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心中暗叹,可惜了,是个商贾之后。

台上的叶良辰笑容逐渐消失,眉宇中吐露出一丝认真。

他将众人的目光收入眼底,嘴角微微一扬。

他站起身,故意用不屑的目光挑衅陈平安,随即吟出了自己的诗作。

陈平安双目瞬间被叶良辰的不屑所引爆,怒火中烧。

“银汉无声流,人间灯火稠。稻香随风向,边塞静无忧。乐声细细起,繁华暗中流。月华映安宁,岁月悠悠游。”

陈平安心中一凉。

全场又是一惊,佳作出炉。

然而,叶良辰的诗与陈平安的诗风格迥异。陈平安的诗直白如话,而叶良辰的诗则含蓄内敛,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深度上更为出色。

陈平安不甘地死死握住了桌角,他刚刚那首诗可是极具灵感的佳作,怎么会被如此轻易地超过?

最关键的还是被叶良辰那个杂碎。

轮到李川来评判这场诗歌比赛了。

李川面露难色,虽他心向陈家,但总不能睁眼说瞎话。

但若将第一之名给予叶良辰,他又感到不妥。

然而,如今已出两首佳作,再出一首的可能性极小,更别提超越他们的诗了。

正当李川陷入两难之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划破了沉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众人愣是没从这诗意中缓过神来。

叶良辰原本在给自己斟茶的手一抖,洒到了一旁。

陈平安也是一愣原本紧握桌角的手不自觉松开,随后嘴角微微上扬。

白老太都露出了怀疑人生的表情,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孙女。

众人逐渐缓过神,开始互相对视,然后渐渐地鼓起了掌。

这首诗的境界和意境显然超过了之前的佳作,甚至可以说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