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真心相爱(2 / 2)

加入书签

出来谈判,用一个活弟弟换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卫子夫不亏。至于其他人,她也是不怕的,只要她不承认,母亲也拿她没有办法,宫里的孩子有的是,可女儿只有她一个。

安置好卫广,窦太主开始静待事态发展,等了两天,她没能等来卫子夫谈判的身影,等到地却是董偃被抓的消息,抓他的人正是她的母亲,而抓他的原因正是民间百姓传唱的一首童谣:

董郎君,年十八,花容月貌人人夸。

卖珠身,侍太主,出双入对生生许。

太主贵,天家女,内有贤夫外有宠。

男为侯,女为后,亲爹姓黄娘姓窦。

……

“母后,我求求你,放过董偃,我求你了……”

长信殿内,窦太主哭着恳求母亲放过董偃,可窦太后却无动于衷,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这般荒/淫,丈夫还在世便豢养男宠,公然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闹得大街小巷人尽皆知,不管自己的儿女,置皇室的颜面不顾,也将她的脸丢得一干二净。她不能责罚自己的女儿,只能所有的过错都推到董偃身上,执意将他处死。

“公主,你不用管我,我愿意为公主赴汤蹈火”,董偃泪流满面:“待我死后,你就跟堂邑侯好好过日子吧!”

“董郎”,窦太主跑过去将他抱住,不让执行的内侍动手,痛哭一阵后,又跪在地上恳求母亲:“娘,我跟董郎是真心相爱的,求你成全我们……”

“母亲”,一旁的陈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茫然道:“你和他真心相爱,那爹爹呢?”

“别跟我提你爹爹”,窦太主呵斥道:“他就是个窝囊废!”

在陈嘉的印象里,母亲和父亲一直都不合,父亲软弱,母亲霸道,以前在封地便经常吵架,后来母亲带着她和哥哥们回到长安,父亲留在封地,他们二人便甚少见面。陈嘉与父亲的感情并不深,但也听不得旁人诋毁他,对母亲的谩骂,她气愤不已,又抱着祖母哭。

窦太后怒道:“他再怎么没用也是你丈夫,你背着他跟外男私通,还如此振振有词,你的礼义廉耻何在?”

提到陈午,窦太主反而没有畏惧,跪直了身子说道:“娘可还记得,当年我为何要嫁给陈午吗?”

窦太后没有回答,脑子里慢慢回忆起了一些陈年旧事,她是大汉皇后,她的儿子是皇太子,女儿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汉室的长公主,尊荣一时无二,最终会下嫁给食邑只有八百户的堂邑侯陈午,确实是事出有因。

“那日,娘给女儿梳头,问女儿将来想嫁何人?娘还记得女儿是怎么回答的吗?”窦太主说着眼泪又掉落下来:“可娘最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窦太后的思绪被她牵引着,想起了那些往事,那年馆陶刚及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探听女儿的心思,问她想嫁何人,女儿的回答是绛侯嗣子周胜之,她问为什么,女儿说想留在长安陪着母亲,这样母亲就不会孤单了。那时她失明失宠,身边只有儿女做伴,女儿的回答无疑是令她欣慰,她将这件事告诉了先帝,先帝原本同意指婚,却因为慎夫人从中作梗,先帝最后改变了主意,给她定下了堂邑侯陈午这门亲事。

当时慎夫人宠冠后宫,这样做是为了打压她这个无宠的皇后,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她心里清楚,为了维护儿子的太子之位,她没有做任何的争取,选择接受先帝的安排,以此来争取朝臣的怜悯和支持,最终令女儿远嫁。

窦太主自小便要强,这种要强来自于母亲的软弱和父亲的不喜,父亲更喜欢慎夫人的女儿,还让她嫁给了周胜之,这是她后来才知道的。她背井离乡嫁到楚地,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刚去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她常常写信告诉母亲她想回来,得到的答复总是要她听父皇的话,好好在家相夫教子。

相夫教子若是用在旁人身上也就罢了,可偏偏是陈午这个没用的东西,他生性懦弱,不思进取,指望他做些成绩出来调往长安根本不可能,只能靠自己,她日盼夜盼,一等就是十多年,直到弟弟登基称帝,她才被诏返长安。十多年的忍耐换来的是母亲的愧疚与弟弟的尊重,她成了汉室最尊贵的公主,一夕之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再多的尊荣都弥补不了自己心中的缺憾,她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夜深人静时她总能想起年少时地惊鸿一瞥,她躲在椒房殿的屏风后面看到的那个玉树临风的男子朝她笑,如春风拂面,又如朗月高悬,那便是周胜之。以后每每思之常有一种挥之不去地孤独寂寞之感笼罩在她心里,直到很多年以后,她遇上了一个卖珠人,生了俊俏不说,也有着如同春风一般柔和的笑容,弥补了她心中的缺憾,这个人就是董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