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四章 商贾之事,弘阳出策(1 / 1)

加入书签

“皇阿玛,儿臣关于商贾一事,想到了些策略。”

“哦?弘阳可和朕说说。”

“皇阿玛,我朝历代一直是抑商的。但是合理发展商业有助于丰盈国库,减轻压力,更远的好处,可以和世界其他一些发展不错的国家接触学习。目前的自悠馆来说,就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发展模式,涉及百姓的重要产业由朝廷管控售卖,也是稳定社会的好举措。儿臣以为,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延伸,在百姓所需的各行各业都召集一批商人,质量由朝廷把关,给他们专门的认证正大光明地让他们经商。同时,海外……”

“你额娘之前的思路确实不错,国库一下子有了不少的收入。召集商人且加以控制,也是个很好的思路,朕一直不喜经商,不仅是你皇祖就开始的,商人以利为义,何事都做得出来,到时候危及国本,怕是不妥。但是今日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朕又看到了商业发展可行之处。海外……弘阳想在这块有什么想法?”

“海外诸国,目前西方的英吉利发展迅速,皇阿玛可知,他们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国力远不如我朝,连前明都不及。可是近些年,他们发展迅速,连师傅都说,他们进行了变革,国力大增。我们若可以适当发展海外贸易,与他们互通往来,加以学习,对我大清发展也是极好的。大清是天朝上国,更应该对发展巨大的他国加以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弘阳,你的看法让朕很是欣慰。你的三哥昏庸懒惰,四哥眼底过浅,五哥平平无奇。唯独你,我的六阿哥,你很有大局观,很有眼界!甚至朕都没想到这些!弘阳,对于海外贸易,可有具体的思路?”

“皇阿玛,儿臣目前想到的思路并不成熟,说出来可能……”

“弘阳,你要知道。任何一个掌事儿之人,都是从最开始的事儿做起。你皇祖父在世时,没少让朕去各部历练,除此之外还经常拷问朕对于某些国策的看法。朕一开始做的也不成熟,但久而久之,倒也水到渠成。朕许你说,无妨。”

“多谢皇阿玛。儿臣以为,可以根据各省的特点对接不同的国家发展贸易。南方两广产水果茶叶,可以对口英吉利。东北三省产粮,可以对口南洋小国。每个省可以创建专门的机构,由朝廷派官管理当地海外贸易。这样既有营收,又保证社会稳定。除此之外,儿臣以为我大清也可以让礼部下设学堂,专门培养会说英吉利话等一众商人、学者,作为经商、留洋的预备。”

“英吉利是大国,我们可以取经。南洋小国有必要和他们贸易?朕了解过那些小国家,土地贫瘠不说,人也少得可怜。”

“儿臣以为,每个国家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最直接来说,我们产的粮食多余的可以去他们那卖钱,他们有粮食了,我们的国库也丰盈了。国库丰盈,必然有更多的钱力投入到百姓中去。儿臣听额娘说,皇阿玛曾在自悠馆说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儿臣觉得这和唐太宗的‘垂衣拱手而治’的缘由类似。民是水,君是舟,若水不处理好,舟必然颠覆。”

“哈哈哈,好!朕居然有弘阳这么出色的儿子!你三哥连太宗的德政都背得磕磕巴巴,你居然可以举一反三,还说朕的做法缘由可以和唐太宗的类似。弘阳,你说的这些,朕一定会让生部的人好好看看,朕有多么聪明的儿子!明日朕就在军机处会见生部官员,弘阳,也跟着来听!”

“皇阿玛,儿臣不敢……儿臣未能到触及政事之年……”

“有什么不敢?你是朕的儿子,迟早要学!朕许你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