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事开头(1 / 1)
1985年,江北农村7大队老汤家有一个倔强的姑娘汤小美到了说亲的年纪,家中排行老三,上头有哥有姐,下头还有一个弟弟,咋说呢脏活累活轮不到她,要说多宠也谈不上,毕竟还有一个小弟弟。值得一说的汤小美的运气挺好,她出生那年她爸在上海的工作转正了,于是乎老头儿说这是他老三带来的好运儿,未来的好几十年,两个姑娘里,汤小美比较吃香。以上都是小秋听她妈妈说的,确实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汤小美不吃胡萝卜,吃地瓜吐皮,老头儿不惯着也不能养成这个毛病。当然了她妈就是小秋姥姥打小就看不上这个死丫头(据说汤小美还在娘胎里老一辈说男孩就过继给大伯家,后来是她大哥过继出去的),汤小美家大哥高中毕业(大伯家出钱),大姐小学几年级不知道了,她是小学四年级,小弟是初中,看的出来,小秋姥姥重男轻女(姥爷一年到头都在上海过年回家没几日又匆匆离开),老头儿知道老姑娘不上学的时候都是二年以后的事了,当年老头儿从上海带回来一个包说给老姑娘上初中背,汤小美背着人去大伯家找老爷爷哭了一场,包也给她小弟了,掌家老妈偏心眼子做儿女的又能怎么办呢,毕竟老头儿在家没几天,365天360天在老妈手底下混日子呢,还好汤小美长的不丑,嘴也甜,跟着大伯母学了绣花,钩针,零零碎碎的女儿家的活,这一点点的也长大了,小秋姥姥给三姑娘说亲的时候尽挑家里条件好的 ,好能余点补贴一下小儿子。一般家里条件好别的地方就欠缺一点,别说汤小美了,老头儿那关就过不去。咋办,这大姑娘不能砸自己手里啊,要说穷,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都不富裕,老头儿有个堂房妹子嫁到了6大队一户姓周的大家族里,这左邻右舍的都是拐弯的亲戚,这给搭个信,说族里有合适的小伙给相当相当。也是巧,嫡支长房家还有一个孩子没说亲,长房可是三儿三女的周全人家,祖上曾是大户人家。到小秋她爷那辈根正苗红的贫农了,但是吧一个儿汇龙镇上班一个儿天汾中心小学老师,3个姑娘嫁的也不差,就剩那么一个老儿子单着呢,条件还不错,就相看相看吧。这堂姑姑也是头一回做媒,把小秋爷爷的诨名给说了,说周老大家小儿子从南通回来,小伙子带你去吕四看个电影,多了解一下。汤小美这个怂包一听周老大家的就怕了,合计人家不正经人家混黑社会的,说啥也不同意。小秋爷爷啥人啊,人精精啊,又托人说媒说周志敬家有一个在南通二建工作的孩子相看人家,你家看不看,条件可好,能给买缝纫机(当年小秋爷爷家能挣也能花,小秋爸相过的亲没有100也得99)汤小美这个眼皮子浅的三丫头上当了,嗯,相中了,绝对不是因为缝纫机(缝纫机在当时地位堪比现在的汽车吧)彩礼她妈留了一半,她爸又补贴一点(上海带回来的一对枕头套啥的),就这不多的东西小秋姨妈眼红了好几十年。农村人结婚实惠啊,就见了一面,确定革命友谊,在过个节送一趟节礼,汤小美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就定下来了,汤小美结婚前电影没舍得看,最后看电影的钱小秋爸给买了红纱巾,拢共就这么出去一趟,两人就成了,年中两个年轻人成家了,老周家也分家了。小秋的故事要开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