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可以托付江山的忠臣(1 / 2)
众人都大惊失色,尤其是宗泽,激动的急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不就是耶律大石和中亚的那些跳梁小丑吗?老臣愿往。
请陛下相信老臣一定能够狠狠教训这帮孙子,让他们知道我大宋的厉害。”
其他几个官员李纲、赵鼎等也都纷纷劝谏,认为皇帝赵桓不应该御驾亲征,还远远没到那一步。
赵桓摆手说道:“朕在东京汴梁已住烦了,想出去走走,已经得到消息说乌鲁木齐修建了三年,已经初具规模了,是一个新的皇宫。
所以朕决定去乌城住上两三年,顺便在中亚开疆拓土。扩展大宋的疆域,朕身为皇帝,责无旁贷,总不能把什么事都推给手下去做。
朕当初成立了亲军行营司,还没怎么打仗呢,所以诸位爱卿不必劝诫了,朕心意已决。”
其实赵桓之所以决定到中亚去,是因为中亚诸国局势复杂,他不愿意单单靠武力征服。
他对整个中世纪的中亚诸国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对军事历史非常了解。
他就是要利用这些历史知识来洞察先机,克敌制胜,由于距离太远,涉及到的又不仅仅是一次两次战役,可能会打多次。
甚至很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动刀兵,而只需要利用中亚这些国家内部存在的种种矛盾,拉一帮打一帮,或者耍些手段就能达到目的。
而这些都是必须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抉择的,用锦囊妙计之类的策略是不稳妥也容易出错的,毕竟一系列的战争全都事先做出一个个的计划来是不实际的,还得他亲力亲为在前线指挥。
但是这些东西没有办法向这些臣子们解释清楚的,只能用一句话,乾纲独断来做出解释,群臣也就不好再进行干涉了。
赵桓对赵鼎说道:“你刚才说的调集一部分军队,会同中亚的麒麟集团军打歼灭战,这个建议倒是可行的。
不过不用从京畿战区抽调,从南边杨再兴那里抽调特战队,跟朕一起到中亚去就可以了。
朕会传旨杨再兴和耶律定,叫他们各自率一万特战队回开封,跟随朕出征中亚,东南亚的朱雀集团军交由东南亚安抚使吴敏暂时代管。”
耶律定曾经在西辽与耶律大石打过交道,对那一块情况很熟。
赵桓准备在中亚打一场特种作战,并不是只有大会战才能克敌制胜。
他是从后世穿越过来,拥有领先这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和对历史的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靠打群架一样的大会战来取胜,那就显得太没水准,太掉价了。
他要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段来轻松取胜,即使要打会战,那也是要利用敌军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才是他喜欢打的战争。
而绝不是三十万对三十万的一比一的大会战,这种战争他不不愿意去打,他的军队虽然多,却也不会平白拿将士的鲜血和生命去消耗,能用计谋获胜,为何要流血牺牲呢。
他相信凭借他对历史的了解,只要处置得当,西辽也不可能跟大宋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他的三十万大军可不是用来对付大宋的,这是要对付塞尔柱帝国的。
耶律大石非常清楚他的战争目标是谁。他对大宋的骚扰或许是士兵的违背军纪的行为,或许是他想试探大宋的底线和反应的小聪明罢了。
随后赵桓扫了一眼众人,说道:“朕这次御驾亲征中亚,是以巡游的方式出行,对外一律以这个口径。
就是说,朕到中亚新成立的陪都去逛一逛,塞外看看风景,不要说咱们要去东中亚动刀兵的事。”
众人都躬身答应。
赵桓又说道:“朕去中亚的这三年时间里,由太子监国,并由皇后和贤妃两人摄政。
所有的抉择都必须经过皇后和贤妃的审定才能执行,没有他们御笔亲批,任何抉择都视为无效和越权。”
说到这他顿了顿,语重心长的对众人说道:“开封和大宋就交给诸位爱卿了,希望你们鼎力协助皇后和贤妃,以及太子共同治理好国家,让朕能够高枕无忧的在中亚好好过几天轻松的日子。”
众人都笑了,笑得有些沉重。
之前皇帝出游那是在北方,身边带着文武百官,但这一次皇帝出游,似乎并不想带多少大臣,这就有些让人担心了。
历朝历代皇帝出游,由于担心留下来的人搞政变,所以往往都是把朝廷中的重要大臣全都带上,军队那是更是要随着前行的,不给留在后方的人以任何叛乱的机会。
可是现在皇帝赵桓居然只带了二万特战队员就要到中亚去,就算加上中亚牛皋的三十万大军,军队也只占整个大宋军队的一小部分,何况还去三年。
他就不担心大宋朝堂发生变故吗?他就这么放心朝廷这帮子人吗?还有他的儿子。
太子赵谌那可是个不省心的,三年皇帝不在,他会不会作妖,谁也说不准。
他现在可不是小孩那时候了,他要是强势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