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更大的折磨(1 / 2)
然而他却不知道,方飞说的“用人”,那就真的是用人,就是单纯地使用他们的劳动力。
在方飞治下,朝廷的效率是很高的。
荀彧被宣判后,立刻就被押解出了昭狱。
反正这些囚犯也没什么随身携带的财产,不用让他们回去收拾。
出了长安,又有数十名罪囚被送过来与荀彧等人汇合,但是之前的伏完等人却与荀彧分开了,不知道会被送去哪里。
一小队官兵押着荀彧等人一路向西,途中在茂陵、湄县等地,都有人数不等的囚犯加入这个队伍,令其总数达到了两百多人。
这些县城也是有刑狱的,比如方飞就曾在一九四年关中大饥荒时,亲自把武功等县的许多豪强送入了牢笼。
特别是湄县,还有一处大规模的昭狱“分狱”。许多在长安经过初审,又不会立刻处斩的“犯人”,都会送到这里长期关押。
这是因为在方飞之前,哪怕劳役犯不要工资,官府也提供不了太多的劳动岗位。
此前的劳役一般只是针对轻罪判处的一到两年处罚,而且不叫“劳役”,称作是“罚为奴”,也就是作为奴仆替官府服务,比如舂米、浆洗等等。
朝廷控制力大减,失去了许多地区的管理权,加上方飞执政,才会开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各种建设。
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荀彧和史涣等人一起抵达了陈仓。
他们并没有入城,而是直接前往了陈仓以西的渭水岸边。
荀彧看到,再往西去,是一片渐行渐高的群山,眼前的渭水,就是刚刚从群山之间奔涌而出。
在紧邻山区的平坦之地,已经建了一大片营帐,此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你们将在这里参与陈仓坝的修筑。”押送官兵的小军官对众人说道。
他们完成了押送任务,直接转化为了看守,专门负责看管这数百名囚犯。
参与陈仓坝建设的,当然不止这一点。
更多的人,还是来自右扶风各县王田区征发的民夫,他们目前的数量已经有了上万人,而且还有后续的人力,通过劳役征发、金钱招募等手段在不断汇聚、赶往现场。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朝廷将作大匠麾下的大量官吏、匠师,以及南苑路桥社的数百名技术骨干,包括石匠、木匠和社长柴胡。
由于此时的渭水水量比后世充沛,所以哪怕现在是初春枯水季节,也无法直接开始填河。
柴胡和将作府的大匠、自己的技术骨干一起,按照当初裴谊提供的《陈仓坝简略》,首先开挖部分分水渠。
以及一条临时的引水道,以便适当地减少渭水主流的水量,才可以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开始施工。
裴谊的《陈仓坝简略》,不仅完美地利用了地形,而且还立足于此时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
可以用最少的土方量,配合筑坝的进程,把河水逐步分流出去。相辅相成,一步步地完成整个水坝建设。
荀彧便在士卒的看管下,开始了艰苦的“劳动改造”生涯。
他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单薄的身体也不适合使用锄头、铁锹,更挑不起两百多斤的泥土。
要不是身强力壮的史涣对他多加照顾,他恐怕连第一天都熬不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方飞手下的这些士兵,相对比较温和,并不是特别严酷。
所以即使荀彧看起来在“磨洋工”,也只是受了责骂和警告,暂时还没有被鞭打。
“看来我是要死在这里啊……”入夜,荀彧躺在窝棚里,流着泪对史涣说道。
他此时浑身酸痛,如同要散架一般,就连晚餐的馒头都没有力气下咽,只吃了半个。
更要命的是,只是一天时间,荀彧的双手就已经起了大大的血泡,一碰就疼,完全不知道明天该如何度过。
到了“改造”现场,对他们这些犯人的监管就要轻一些了,所以荀彧和史涣得以住到了一个窝棚,并且在晚上收工之后,可以进行交谈。
“荀先生千万不要这样说。你之前没有干过这样的苦活,一开始肯定是有些辛苦,但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慢慢适应的,只要坚持下来,以后你就会觉得这没什么。”史涣对荀彧安慰道。
实际上他自己也不好受。
虽然作为军人,史涣的身体素质比荀彧要强上很多,但在营伍期间,史涣同样没有做过挖土、挑土之类的粗活。
打熬战技、进行操练,和干活是不一样的。
如果之前就是干惯了农活的农夫,可能会觉得需要聚精会神的操练更加劳神费力,但史涣并不是农夫,现在明显也同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动适应。
“我今天就快熬不下来了,恐怕是等不到习惯的那一天。”荀彧悲观地说道。
“荀先生想想你读书的时候。你最初识字时,不也是觉得分外艰难吗?劳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