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生存和发展(1 / 2)

加入书签

蚁后产出的虫卵很快就全部孵化完成了。

大量的建造者混合着挖掘者步出山洞,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将负责完成今年的种植任务,更多的则前往北部悬崖之下的海滩上去建设鱼类养殖基地的一期工程。

在零的规划中,建造者们将在冬天之前,在悬崖下距离海岸线大约三十米的位置完成一个直径约十米,深约三米的深坑。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就算以蚁群目前早已今非昔比的行动力,也注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

所以,零给它们的时间非常宽裕,在今年之内,只要完成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只有等到来年再说了,以蚁群现在的力量,想要快速完成如此夸张的项目并不现实。

当然,零也希望这个进度能够尽可能地加快,毕竟是经历过一次灾难了,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完全不是现在的蚁群可以抵御的。

所以,祂必须要尽可能快地扩大蚁群,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再利用这些劳动力,去想办法针对性地建立起一些防御设施。

零始终觉得,上次的地震并不是偶然,而应该是一种周期性的地质活动!

当然,零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这仅仅是祂的直觉。

不过,所谓料敌从宽,做好最坏的打算总不是什么坏事。

祂的内心总有一种隐隐的紧迫感,使祂并没有在找到田地耕种可以勉强维持蚁群生存的时候停下思考,而是不断想着要如何去快速扩大族群。

只有拥有了大量的个体数量,很多计划才能够得以实施。比如说,在山体内部结构稳固的地方修建蚁族避难所,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让蚁后们带领一部分必须的劳动力去躲避灾难。

再比如说,建立更多的安全粮仓,让蚁群经历这种变故之后不至于因为粮食短缺而一筹莫展,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祂从这一次的灾难之后的反思之中得出的想法,但是想要实现这些事情,就绕不开一个关键的点。

那就是首先,祂需要足够多的食物。

然而蚁群现在最缺的恰恰就是食物。

仅有的田地里所种植的红薯每年的产量都是固定的,这种产量直接禁锢了蚁群的发展,锁死了它们的数量上限。

想要打破这种限制,零必须去开发新的食物,而鱼类养殖就是其中的一个尝试。

为了蚁群的发展,不论这个尝试需要付出多长的时间多大的代价,祂都必须要去完成。

当然,零能够想到的尝试其实也不是只有这一个而已,比如说尝试性地在已有的耕地周围种植作物,因为山峰遮挡的缘故,虽然这些与耕地相邻的地方也被海水变得无法种植,但是在这些地方,这种受害程度相比平原之上的土地来说无疑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倒也可以一试,目前负责种植红薯的建造者们便也在同时进行着这个工作。

但是在所有的方案中,零思来想去,只有依靠广阔的海洋来获取食物,才是蚁群的千秋大计。

岛屿的土地面积毕竟有限,更何况目前绝大部分都已经无法耕种。有限的土地面积决定了它的发展上限,如果完全依赖于岛屿上的粮食产出,就像在灾难发生之前一样,那么蚁群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面临和现在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每年产出的食物总量都是固定的,没有办法再增加到更多。

而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不知道存在着多少的可食用食物。

如果这次的养殖实验可以成功,那么蚁群就相当于是向着无穷无尽的海洋迈出了

所以,虽然工程量非常庞大,而且有几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零仍然毅然决然地展开了这项活动,将蚁群之中现存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投入其中,甚至连心心念念的山顶庇护所,都暂时只派遣了少量的蚁群去修建。

当然,这一点主要还是零认为,至少短期内应该不会有

而从岩石的地质分层以及悬崖边上的海水侵蚀痕迹来看,这个岛屿显然存在了远远不止三十年。

那么,为什么年代这么久远的岛屿之上,树龄最长却只有三十年左右呢?

零思来想去,最终得出了一个不太肯定的答案。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灾难的发生!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就说明这种灾难并不是

虽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下一次发生也会间隔这么长时间,但是想来应该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现才对。

毕竟,地壳的运动虽然很复杂,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以,零才敢大胆地将大量的劳动力派出去修建养殖项目而不是先全力完成避难所的修建。

祂觉得,如果灾难不会马上到来的话,还是先获取足够的食物将蚁群发展壮大,再回过头来完成其它项目比较有效率一些。

当然,由祂对自己的猜测并不敢完全肯定,所以避难所的修建也从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