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楼外天(1 / 2)

加入书签

郝帅向师父请教了一些练习心法的诀窍,又跟着学了几式伏虎拳后,就告别修铁道回张府。

走出桃花林,郝帅路过一片稻田,见一位老农在唉声叹气。

郝帅停下了脚步,看老农衣衫褴褛,神情哀伤,十分可怜,顿生怜悯之心,便走上前问道:“这位老伯,我叫你忧心忡忡,神情忧伤,所为何事?”

“这位公子看来是富贵人家子弟,不瞒你说,去年粮食生成不好,按道理今年该是丰收年。但是我见天气干旱,俗话说,干生虫,湿生病。这稻子刚刚出苗,就生了许多害虫,今年又是一个人减产之年。”

“看来灾荒是在所难免,你们富贵人家不缺吃穿,我们穷人家就得受苦了,不仅要给东家租子,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碰上灾荒要饿死人的!”老农担忧的说道。

“你为何如此肯定就一定减产呢?”郝帅问道。

“我种了几十年地,稻子的虫害今年格外厉害?灾荒是八九不离十了!”

郝帅看到老农笃定的眼神,想到灾荒后饿殍满地,有些悲天悯人。

盛世年华中不愁吃不愁喝,这靠天吃饭的时代,普通人能活着就不错了随随便便一场灾荒就能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加上战争不断,生在这个时代,真是困难模式,还是种花家好,不用担心灾荒和战争。

郝帅掏出了十两银子递给了老农,“阿伯这是我一点心意,您赶紧去买些粮食屯起来,以便以后不时之需。”

老农见状连忙推辞,最后还是拗不过郝帅就收下了。

“公子,您可真是位大善人,愿菩萨保佑公子!”老农虔诚的说道。

挥别老农,郝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真心希望能为这些可怜的人做些什么。

回到张府,张盈盈高兴的冲了过来。

“相公,楼外天的地址已经选好了,我盘下了湖畔的一幢酒楼,距离望月楼不远。”张盈盈迫不及待的把这个消息告诉郝帅,能为相公做些什么,让她感到骄傲。

“娘子办事效率这么高啊,这才半天就把地点定了下来!”郝帅抱了抱张盈盈。

“那是当然,我等不及要让全临城都知道相公的手艺!”

“好!就按娘子说的办!”郝帅一脸宠溺的看着张盈盈。

“还有一事我想请教下娘子。”郝帅想到了老农,“咱们张家有没有粮库?”

“相公为何问这个?”张盈盈回道,“咱们家当然有粮库了,作为商贾人家,总要囤不少粮食,一来,为了防备饥荒,以做不时之需;二来,粮食交易也是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

“那咱家囤了多少粮食?”

“有二十万石之多。”

“二十万石有多少?”

“够十万人吃一年。”

“这么多?临城多少人?”郝帅没想到一个张家囤的粮食就能养活那么多人。

“有百万人!”

“这么多人?”郝帅没想到临城人口这么多,赶上种花家三线城市人口了,“那另外九十万人怎么吃饭?”

“这个不用相公担心,除了官家粮库,赵钱孙李四大家都囤有粮食,其中赵家最多,达到五十万石,其余几家又各有二三十万石不等。”

“整个临城的口粮都掌握在几大家族手里了,那普通老百姓遇见饥荒,只能听天由命了!”郝帅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感到担忧,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实属不易。

过了十日,在张盈盈的辛苦努力下,楼外天开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张家要开酒楼的消息最近几日在临城不胫而走。

在临城,酒楼的生意基本上都是李家垄断经营,望月楼就是李家的产业,当然望月楼不同于一般的酒楼,属于青楼的行业。

开青楼难度更大,每天各色人等来来往往,避不住有言差语错、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所以需要背后有强大的实力,才能罩得住。

李家属于临城四大家族之一,自然有这份实力,其他的大型酒楼基本上都是李家把持。

张家本来是倒腾倒腾粮食,在丝绸织布行业和孙家分一杯羹,底下还有一间镖局,叫做“有间镖局”,论实力是排在四大家族之后的。

但是所从事的几个行业也都经年累月细细打理,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加上大小姐在宫里头,其他几大家族自然平时也谦让几分,在临城占有一席之地。

张家突然要开酒楼,起名楼外天。虽然李家没放在眼里,可是这名字让李家有些不舒服,不就是说李家的酒楼外边还有楼,天外还有天吗?

选了一个好日子,张府的“楼外天”就开业了。

赵钱孙李四大家族老爷,知府苏泊尔,镇抚使吴道德以及临城的各级官员都亲自前来祝贺,并送上了贺礼。

吴大志已经休养的差不多了,也和钱瑾一起参加开业典礼。

张盈盈在前厅忙活招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