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5章 研讨会议(1 / 2)

加入书签

那边却传来陆时羡状若疯癫的回应。

”哈哈,我晓得了,我晓得了......小用可能要大用咯......“

不疯魔,不成活。

就在刚刚,在林海凡说出小鼠肿瘤新模型的时候,一道灵感就像闪电一样在他心间划过。

这种感觉,他还是在燕大期间研究炎症时,跑步摔倒后体会的。

说起来,这个巧合极其有意思。

那篇《炎症条件下,一种GPCR在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说起来也算生物医学上的内容。

而他现在得到灵感恰好又来自于生物医学。

这同样说明了学术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假如让他一个人在实验室闭门造车,他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去看《柳叶刀》上的论文。

生命科学每年产出的论文看都看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看其他领域的论文成果?

没办法,陆时羡最近被研究思路折磨太久太久。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连思路都没有的感觉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探究方法比探究结果更重要的缘故。

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决定什么样的科学研究。

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的是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现代科学。

从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研究方法在学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少科学家其实都很重视对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甚至一度认为,一切关于理论探讨的都可以归论为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

伽利略、培根等科学家所倡导的科学实验方法,不仅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在自然科学、宗教神学以及经验哲学的激烈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研究方法的完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带来了一整个学科的完善程度。

比如自古典经济学开始,借助于数学方法,经济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更加清晰、精确、严密。

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使得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角度更有深度。

如今,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日益加强,科学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个杂交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与相互促进。

“研究方法的创新,将为各学科的理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陆时羡想起之前过去在某学术讲座上听到的话语。

以前他不信。

俗话说夏虫不可语冰,道不同不相为谋,都不是一个类别的东西,怎么会产生联系。

但今天他信了!

他居然真的从医学研究方法找到了研究植物干细胞天然免疫的方法。

只不过,要想完全应用到生物学上来,还要进行一番技术性改动。

通往前方的方向他已找到,接下来就是因地制宜地开路了。

如此专业性的问题,陆时羡不会一个人独自苦思冥想。

一周之后,经过这七天的准备和补充完善后。

他以负责人的身份,召开了项目组第一次学术顾问团全体研讨会议。

会议主题:关于植物干细胞天然免疫调控的机制研究。

参会人:诺奖得主罗斯曼、沃尔夫农学奖得主库里、未来的米国两院院士林海凡以及现在的......

姑且算是知名青年生物学家。

会议地点:位于耶鲁大学附近的一间不知名单身公寓内。

“咦?小陆,你这公寓不小啊,位置也还可以,一年要不少钱吧。”林海凡第一个到,参观了一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说到这个陆时羡心里就在滴血,当初为了租下这个公寓,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金钱。

甚至在城区开辟了一个书房,结果公寓的作用绝大部分只是作为睡觉的宿舍而存在。

接着,库里作为一个学术狂热分子,很快应声而到:“快快快!陆,我已经迫不及待听你叙述你的发现了。”

最后来到的是罗斯曼,他自从领取了2013年的诺奖,现在是琐事缠身,一般人还真见不了他。

而陆时羡则是极其少见的例外。

事实上,他刚刚才让助理退了下午的几个重要会晤,只为在这个小地方参与这个只有四个人的小会。

陆时羡作为东道主和会议发起人,同时客串了服务员。

由于时间紧张,甚至没有空闲烧开水,因此给每个人准备的只是最简单的凉白开。

但此时,并没有人在意这个。

此时,库里教授看起来最着急,好几次欲言又止。

实际上,最好奇的应该是林海凡,他亲眼看着陆时羡飞奔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