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不能让他走上歧途啊(1 / 2)
很多人以为燕大生物系会有很多专业。
但其实恰好与之相反,生科学院的专业几乎是全校里最少的学院。
本科阶段只设置了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
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细分为8个方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
现在看来他之前猜想的情景似乎要一语成谶了。
好像还真是要去生物学研究植物学了。
不过现在还是先想好是选生物科学还是生物技术,不能太好高骛远了。
别看只有两个字的区别,实际上差别真的很大。
在有些高校里面,两个专业的课程基本差不多,但前者偏生物理论,后者偏技术应用。
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贻笑大方的事情,那就是在这些学校里面,生物科学还算的上理科,但生物技术就变成了工科。
这件事还引起不少吐槽。
啥玩意?
我一路都是学的自然科学,最后拿的毕业证居然不是理学学士毕业证,而是工学学士???
但在燕大,两个专业的课程划分的很清楚。
生物科学主要课程主要有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这些都还算的上传统的生物系专业,历史都已经很久远了。
但生物技术的画风就有些不一样了,它的课程比较奇怪: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免疫学、生化分离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
又是化学又是药学的,不知道的光看课程根本不会知道这是生物系。
但其实这也是最近几年的趋势,随着多学科与生物学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会衍生出更多的相关新兴课程出来。
与数学交叉的是定量生物学;与计算机交叉的是生物信息学;与工学交叉的是合成生物学;与农学交叉的是植物学;与化学交叉的是化学生物学;与物理交叉的是结构生物学;与医学交叉的是生物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是神经生物学。
所以就很奇怪,好像生物在哪都能和别人叉一下,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就不行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生物学为什么会被成为天坑?
陆时羡倒是总结了几个原因出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问题,可能你没有体验过毕业即失业的感觉。
但很多学生物的学生体验到了。
教育部常年挂红牌的专业,生物系就占了两个。
就业方向很狭窄,除了出国读博就是留校读博。
当然,你如果只是想一个毕业证,以后根本没想从事对口的工作。
那就不存在什么失业和红牌的问题了,爱上哪去哪去,总会有单位要的。
第二个,一旦在生物陷进去,那基本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咋说呢,本科和硕士出来的话,想去专门搞科研那完全不存在,但也许能去研究所和研发部打个杂。
如果你想搞科研,那就是博士后起步了。
按照最低本科4年,博士6年,博士后3-4年的时间计算,这就是至少十三年。
也就是说十几年,你才刚刚踏入科研的门槛,成才周期可能比医学还要久。
第三个,可能就是毕业的问题了。
如果你的能力不够在众多生物狗里面脱颖而出的话,可能博士毕业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延毕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在现在博士越来越难考的前提下,可能你根本没有延毕的烦恼。
因为你根本考不上。
第四个,可能就是收入的问题,大多数人在上述几个期间的收入都是很微薄的。
当然这个就不谈了,都是做科研的人了,再谈什么收入就伤感情了。
学到最后的,必定也是熬到最后的。
毕竟谁不是靠着对生物的一腔热情和满心真爱呢?
但凡真正走上这条路,有谁最开始就是奔着只是玩玩的态度呢?
其实都是奔着结婚的目的去恋爱的好吧?
“毕竟恋爱只是一瞬间的冲动,但是婚姻却是一辈子的责任。”讲台上,一位衣着朴素、站的笔直的老教授正在虔诚的说道。
你以为这是心理咨询必修?
NoNoNo!
但其实,这只是元培的一次新生训练营。
此时正在讲课的赫然就是一位熟人,曾在国集选拔中给五十位队员讲过细胞骨架的那位马玉恒老教授,给他留下过很深的印象。
“从微观到宏观,再到更大的宏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