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章 民谣界大论战(1 / 2)

加入书签

在网上,“确认”了养老院诗人的身份后,论战却更激烈了。

苏哲的粉丝,以及一部分不屑于《南山南》质量的民谣粉,开始攻击——

【《南山南》没有任何故事和情感在里面,全都是技巧!】

【只有初中生才喜欢《南山南》,堪称民谣界小四,只会用不明觉厉的词语堆彻!】

【(psy)写若干带有“东西南北方位词,清晨,夏夜,大雪”的句子,装成小女孩呀呀两声,就能让一大票人泪流满面了。】

【这不应该是民谣的样子,民谣不应该是这样矫情的样子!】

【没有灵魂,叫什么民谣?!】

【一群小白!】

苏哲的粉丝和《南山南》的反对者们一起攻击着这首歌。

但《南山南》在全网乐迷无数,自然有人站出来与他们论战:

【人民群众喜欢的,你们不喜欢,你们算老几?】

【歌曲好听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强加意义呢?】

【真不明白,某些人听的歌还非得有意义、有灵魂!怎么回事?“寓教于乐”的小品还没听够,非得让音乐也“寓教于乐”?】

【在某些人看来,小品把人看哭是本事,歌也得把人听哭才是本事,怎么着?职业哭坟啊,这么喜欢哭!】

这届网友的攻击性不低,吵出火气后,也没放过苏哲这个正主:

【《送别》的歌词确实写得很好,但音乐也太老古董了!建议苏哲去当诗人,别当音乐人了。】

【喜欢《送别》的就是装逼,音乐最重要的就是好不好听,而不是歌词。】

【听歌还能听出优越感来?一群装逼犯,谁会在家里没事儿放《送别》听?】

随着争吵,两边的拥趸的争吵越来越烈。

甘蔗说:【听《南山南》的都是民谣小白,根本不懂音乐!】

南山粉说:【听《送别》的都是装逼犯,有那功夫不如去背古诗!】

甘蔗说:【滚去听养诗吧!】

南山粉说:【恶臭粉圈滚开!】

苏哲:……

他感觉就像左手和右手打起来一样。

偏偏还不停有人@当事人。

苏哲还没回应,胡震东先回应了。

他转发了一篇长篇解析:

【其实《南山南》背后隐藏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女主在南方,男主在北方,两人异地恋……】

这篇解析写得文采动人、感情真挚,一看作者就是在上学时看图写作文满分的课代表。

他几乎是强行对照歌词,编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在其他人看来却有模有样的。

尤其是胡震东还在转发后评论道:

【当你不了解幕后的故事时,请不要轻易评论。】

作为《南山南》的“创作者”,这几乎是盖章认定了故事的真实性,给那些说《南山南》堆砌辞藻、没有故事的人狠狠一巴掌。

南山粉纷纷在评论下点赞、评论,扬眉吐气,@甘蔗和苏哲。

苏哲当然也看到了这篇解析,表示十分费解:

《南山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怎么不知道?

别说他不知道,就连马頔都不知道!

前世,马頔亲口承认过,《南山南》背后没有任何故事,就是在记录一种情绪。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把一些悲伤矫情的句子拼在一起,写了这首歌。

这人还是很敞亮的,不给自己乱加故事,乱添人设。

但有趣的是,一旦火了,就一定有人帮伱加光环,编故事。

比如砍樱桃树的华盛顿,摔瓶的列宁……这些故事连他们本人都不知道(死后才编出来)。

——冷战中,连领袖的童年小故事都不能输给对方。

但苏哲无法接受这么矫情的故事,在微博上发了一句:

【别猜了,《南山南》背后没故事,就是将描述遗憾的灵感结合在一起罢了。】

他作为创作者,说这句话是自谦。

但在其他人理解中,却是对《南山南》的攻击。

这引发了更大的浪潮:

【苏哲也太输不起了,本来对他印象挺好的,现在很失望!】

【他难道比原作者更懂歌曲背后的故事?】

【他一臭唱歌的,懂什么《南山南》?】

浪潮虽大,苏哲却不回复了。

他冷眼旁观着舆论的发展,看着胡震东上蹿下跳,终于有了新歌的灵感。

其实这首歌和同窗没多少关系。

但没有比这时更适合推出这首歌了。

“各位老师们,我有灵感了,有空再聊!”

苏着叫着外援团们一起去写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