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三把火!(3 / 4)
家工厂的情况。
梁伯年问道:“这么说来,四海集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数零部件,都能实现国产化?”
李云海道:“差不多,只有极少数部件,我们还需要依赖进口。我们也在努力攻克这些技术难题,在两千年以前,我们要实现全部零配件国产化。”
梁伯年道:“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李云海道:“机床。工业化离不开机床,而机床是我们国内最薄弱的地方。”
梁伯年道:“我在皖省工作时,和中科大的教授聊天,谈到过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机床是工业母机。机床产业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工业产业链,它是高度服务性产业,服务对象就是机床生产的产品。”
李云海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心想梁伯年还真是个有学识的领导,而不是啥也不懂。
两人谈到了机床产业的现状。
没有优秀的芯片做支撑,我国曾经的机床企业自然是无法制造出优秀的数控机床。可如今数控机床又是高端制造业的敲门砖,于是在半导体工业上的困境,也反映了我国机床产业发展所面对的头号难题。
除了无法制造出配套的芯片,数控机床的操作软件也是一个难题。
曾经为了发展数控机床,沈机厂就花费巨资引进过米国的数控机床软件,可这些软件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还得看我国的硬件是否能够兼容,难以满足我国产业发展的长久需要。
我国机床产业真正想要实现重新回到曾经的辉煌局面,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没有实现完整的数控机床产业链的情况下,开始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完成数控机床的技术攻关,针对半导体工业链和操控软件进行集中性发展。
四海集团想在光刻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攻克这个难关。
否则的话,四海光刻机发展得再好,也需要建立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基础之上,一旦双方出现对立,很容易被卡脖子。
因此,四海集团的科研资金和研究方向,开始向机床的硬件和软件领域倾斜,加大研发力度。
梁伯年了解以后,沉着的问道:“李总,你们只管大胆的往前走!我们省里一定尽全力支持你们的研究和发展!我会北金做一个专题汇报,申请专项资金,授助你们企业进行研发!”
李云海精神一振!
还有什么比梁伯年这番话更好听?
看得出来,梁伯年是个务实的人,不仅仅是在唱高调,他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发展国内的机床事业。
梁伯年又提出来,在四海集团发展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难题,都可以来找他解决,他解决不了的,会向北金求救。
“李总,我相信,凭我们举国之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西方能研究出来的产品,我们肯定也可以生产出来!西方人并不比我们多个脑袋,也不比我们多只手!只要我们勤奋努力,终有一天能赶超他们!”
李云海道:“有梁领导这句话,我就有了底气!我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到研发当中。”
下午,李云海请梁伯年来到都正街的私房菜馆用餐。
这里环镜优雅,两人可以安安静静的聊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梁伯年问道:“李总,请你说句实话,现在的西州要发展经济,这个经济开发区建在哪里最好?我到本省来工作,心里没有底。但我知道,要发展全省的经济,就要先发展西州的经济,只有这个龙头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发展全省经济。所以我要问道于你啊!”
李云海连说不敢,微微沉吟,以示重视对方的问题,然后才答道:“梁领导,西州工业底子比较薄弱,要发展西州的工业产业,我觉得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展西州。”
梁伯年放下筷子,说道:“请李总详细谈一谈。西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李云海道:“一定要做好开发的定位!新经开区的成立,初心是极好的,但现在的发展并不如人意,就是因为定位错误。我们四海工业园区,一直以来都标榜要打造成东方的硅谷,经过八年的努力,现在初见成效。新经开区的定位,和我们四海园区相冲突。结果呢?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争,我们赢了,经开区败了。”
梁伯年缓缓点头:“我明白了!这就是经开区失败的原因。定位!你说得好,定位很重要!定位不准确,就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李云海道:“对,是这个道理。”
梁伯年沉吟道:“康柏公司已经落地在经开区,我要怎么破这个局呢?”
李云海道:“让康柏公司搬过来,或者让我们搬过去,都很不现实。”
梁伯年道:“这两天,我到两个园区走了走,看了看。让四海园区整体搬迁,的确不太现实。依我之见,我想让康柏搬到四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