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你这衣服,我包圆了(1 / 2)

加入书签

陆离离买了白衬衫还不走,把每件衣服都看了一遍。

眼镜姑娘没理会,低头看书,就像这小摊跟她没关系似的。

不是陆总没见过世面,恰恰是太知道好赖,反而让她被这小摊绊住了。

比如那件白衬衫,不仅是涤纶混纺,她上手一摸就知道里面掺了真丝,即便是比例不高,也足够让她惊讶了。还有几件不同款的绿色衬衫,摸起来是同一批料子的,但蝴蝶结领子设计更时尚。

箱子里的“的确良”外套,款式很特别,领口是时髦的立领,面料密实,手感轻盈。还有男款衬衫,不是通货的纸白,是淡淡的米白色。

改革开放头十年,华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总值几何式增长,随着产能不断提升,1983年12月1日,全国人民使用30年的布票正式取消,纺织品面向十亿人口敞开供应,从“两纱两布”逐渐拓展出新的产品纪元。

要说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布料,那必然是风靡大江南北的“的确良”。这种布料的优势就是俩字——“抗造”,不褶皱、不缩水、不用熨烫,还不会褪色,面料硬挺有型,很容易穿出效果。

大城市对“的确良”追捧的风潮吹来,冲清县的年轻人也要踩住时代的尾巴,1988年的县城,小伙子都想来一件“的确良”衬衫,姑娘都想穿一条“的确良”连衣裙。

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消费模式,都在向“洋气”的城里人靠拢。

这条街上的服装摊都把“的确良”当做卖点吆喝,可眼镜姑娘的小摊上只挂着几件真丝,不仅摆摊的地方偏僻,价格还十分昂贵。

三月春季还挺冷,轻飘飘的真丝被风一吹,看着都哆嗦,哪有人会想着来买啊。

陆离离看着这堆货,又看看完全不想做生意的眼镜姑娘,百思不得其解。

“你这些衣服是哪里上的货?”

慢悠悠抬头,眼镜姑娘的厚瓶底反着光,“……不知道。”

“这衣服都是啥材质?”

“……不知道。”

“你是不是摊主啊?”

“……不是。”

陆离离,风中凌乱,“……”

旁边卖茶叶蛋的大哥听不下去了,“这些衣服原本是个骗子的,那人租了她家房子不给房租跑了,留下这些破烂!她拿出来卖,根本卖不出去!这两个多月了,就你一个大傻…咳咳…人买了。”

眼镜姑娘木木地看着她,像是没听见茶叶蛋大哥的话,“你还买衣服吗?不买我收摊儿了。”

说着就站起来,把书放进一个破旧的帆布包里,然后……拖着撑衣架就走。

陆离离一把抓住铁架子,差点儿把眼镜姑娘拉个趔趄。

两个姑娘一人一边撑衣架,在街尾拉拉扯扯,即便是无人问津的角落,也引得人驻足围观。

“你到底要干什么?”

眼镜姑娘终于有了点情绪,皱着眉头看着陆离离。

“你这衣服我包圆了!”

陆离离前世能连年做销冠,那脸皮就不是一般的厚,她笑眯眯地说,“我看你这衣服很好,价格也合适,你给我个成本价,我都包圆儿。你看行吗?”

她心里想着接下来的话术,“反正你也卖不出去,不如成本价卖给我的好”、“你砸手里也是喝西北风,还不如拿着本金安心数钱”之类的,陆离离也没打算欺负小女孩,自然是要给足她钱的。

没想到眼镜姑娘看看衣服,又看看她,语气平平道,“行,一共115块。”

这就答应了?

陆离离还没反应过来,眼镜姑娘松了手,“架子一起给你吧,反正也不是我的。”

拿出11张大团结和刚才找的5块,一起放在眼镜姑娘手里,被她挑出15块塞还。

“衬衣的钱付过了。”

陆离离噗嗤一笑,这姑娘真老实,“我叫陆离离,你叫什么?”

“我叫黄葭。”

眼镜姑娘黄葭没表情的脸,指着街尾对面的老旧小楼,“我家就住那儿,衣服要是有质量问题,你去我家找我,我给你退款。”

她又一指茶叶蛋大哥,“他是我家楼下邻居,你找不到我,就来找他。”

茶叶蛋大哥一脸便秘似的,但还是很好心地给她打包票,“都是十几年老邻居了,黄葭不会跑的。”

陆总心中笑不可遏,这年代会钻营的人是真会,就像陆老二那种,啥坑蒙拐骗的事都敢干,可多数人也是真朴实,生怕多占别人一毛便宜。

冲清县的国有企业,除了百货大楼,就是一家农机厂。相比于大城市的农机厂,县城能生产的产品规格比较低,基本都是小型农业机械的生产和维修。农机厂除了技术工人,更多的是坐办公室的职员,就比如她二姨夫这类。

以陆离离前世的见识来看,国有企业在九十年代末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主要就是因为人员冗余,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