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章 分粮纠纷(1 / 2)

加入书签

去往平安县路上的一座密林里,三十多个男女拿着一根木棍在一块空地上打稻子,旁边坐了几个老人帮忙把稻子装到袋子或者背篓里面,七八个小孩子也坐在旁边定定的看着。

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矮小妇人在和一个粗壮的男子争论:“栓子,为什么我们家只分到了一百八十斤,我们家可是三个人!”

粗壮男子皱着眉头不耐烦的说道:“一个人六十斤,你们家三个人不是一百八十斤,你想要多少?”

矮小的妇人跳起来叉着腰说道:“一个人怎么可能才六十斤?”

“昨晚我们可是辛辛苦苦的收割了一个晚上,单单我们一家三口都收割了一亩半地,就算一亩地只有一石,那也有两三百斤!”

“你们直接吞了一半,良心过意得去吗?亏我们还是一个村的。” 矮小的妇人一副被欺负了的样子,一直喋喋不休的争论。

矮小的妇人叫王梅,他丈夫叫吴河,他们从是仁义府底下的小河村逃荒到广隆府的,他们本来有两个儿子,逃荒的路上生病死了一个。

现在还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吴回和他们一起,昨晚他们就是去柳树村偷稻子的那一批人。

本来他们小河村日子还算过得去,但从两年前开始,村里就没下过雨,第一年他们还能靠以前的积蓄熬着,但是第二年还是不下雨。

地里什么作物都种不了,积蓄也都花得差不多了,实在是熬不下去了,相熟的七八户人家就商量着离开小河村到别的地方寻找出路。

他们也不知道往那走,只知道南边有大河水多,往南边去肯定能活下去,一行人就开始往南边走。

从一开始的四五十号人到现在只有二十多个人了,快到广隆府的时候,路上逃荒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有几批只有两三个人的难民看到他们人多,拿出了一些粮食希望能加入他们,他们走了一个月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这时有人愿意出粮食加入,他们也十分的乐意。

走到柳树村的时候他们又凑到了四五十人,这时大家都没什么粮食了,刚好看到柳树村的村民在收割稻子,他们看得非常的羡慕。

曾经他们也拥有着这么多的稻子,但老天不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想着要是稻子是他们的就好了。但柳树村的村民是他们的好几倍,他们也不敢上去抢。

这时他们村的栓子出来说话了:“我看他们还有好些地没有收割,我们可以在树林里等到晚上他们的人都睡着的时候,去把没收割的稻子都收割了,收割回来的粮食我们大家平分怎么样。”

栓子说完话大家都眼前一亮,都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点子了,后来加入的有几户人家不愿意参与,但是栓子长得高壮,他们小河村的人又是最多的,在一番威逼利诱之下他们也不得不同意加入了偷稻子计划。

他们一直等到了晚上,柳树村的灯火全部熄灭完了,三十多个壮劳动力就直接往他们一直盯着的几块田地去收割稻子。

他们也是从小就干习惯农活的,再加上他们只收割了稻子的头,一晚上就把稻子都收割完了,大家背着稻子避开人群,一路狂奔了几个时辰才停下来。

王梅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壮劳动力,所以都参与了偷稻子的行动,收割的时候,王梅就一直在估算自己家收割了多少稻子,到时候能分多少稻子,结果稻子分下来和她计算的相差太大了,就有了她和栓子吵架这一幕。

“你自己看着这株稻子,十个稻子就有六七个是空的,去哪里给你找这么多粮食,这广隆府的情况也不见得多好,我们分完稻子赶紧离开这里才是正经事。”栓子不愿意与她胡搅蛮缠,让她自己看稻子。

小河村另外一个妇人看到他们在争执便上前拉着王梅说道:“梅子啊!你看我们家也是一个人分六十斤粮呢,这广隆府的稻子确实是长得不好,估计也是干旱闹的。”

一个人能分六十斤稻子她觉得很不错了,一家三口省着点吃也能吃一个月了。

“你闹什么闹,要不是我家栓子带你们去收割稻子,你们一斤粮食都没有,不感谢我们家就算了,居然还诬陷我们家栓子。”

“我们家栓子从小就听话,还经常帮村里干活,什么时候多拿过别人的东西!”栓子娘的丈夫早早就去世了,栓子是她一个人拉拔大的,最见不得有人说他的栓子不好。

“梅子,你看我们家也是一个人六十斤,栓子确实没有分错。”小何村的村民看到闹起来了,都纷纷上前劝架。

稻子都是偷别人的,他们可不想发生什么意外,分好了稻子他们只想离开这里。

王梅的丈夫吴河看到了,只觉得臊得慌,直接上去把王梅拉走了。王梅见有台阶下,也就没有再闹了。

吴回看到他娘空着手回来,不满极了:“娘啊!你闹什么呢,我们家这一路还要指望栓子哥呢,没有栓子哥带路你知道往哪里走吗?”

“还好栓子哥没把你赶出队伍,要是把你赶出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