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百医道书(1 / 2)

加入书签

幽闭的山谷内,早已没有了人烟,残败之色百年未变,一直浸软这片充满痛苦的土地,山谷上方苍蓝的天空中不时有云裳流转,流萤绕过,斗转星移,断裂的风谷内,残破的宫殿和焦枯的残木在疾风的吹拂下发出刺耳的尖鸣声,仿佛一个个冤魂在哭诉着命运的不公。

一道紫色的倩影随着铃铛的叮叮做响声出现在了断壁残垣之上,面覆轻纱,腰间插着一把笛子。

“哎……”

一声轻微的叹息充满了沧桑感,仿佛经历了无数的磨砺,从悠远的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

女子轻踩残破的土地,身影如风,来到一处坟冢丛立的偏僻角落,找到一处孤坟,驻足其前。

“今天是你的忌日,我来了,可我不知道你的去处,我不知道你的尸骨在哪里?你的归宿在哪里?金花村的桃花今年别样红,可再红,再好看也失去原味,花美因故人,花红因心热。你走过的路我走了一遍,却还是没有那个孩童的线索。”

紫衣女子说完自顾自地坐在坟头,整理其坟头的杂草。

“知我公子者,苍流儿,顺我公子者,小水儿,违我公子者,刘堂儿,杀我公子者,北方钱修儿!”声音越来越深沉,甚至充满仇恨,咬牙切齿说出。

一个老妪拄着拐杖,右手挎着一个竹篮,披麻戴孝,佝偻着身子,缓步而出,满脸的皱纹堆积地可怕,双眼微眯,如同一根细线,看不见眸光。

“北方钱修儿,吾要吃其肉,削其骨,吃其肉,削其骨……”

紫衣女子看着老姬吓了一跳,赶忙起身,问道:

“齐婆婆,你不是死了吗?”

老太婆停下脚步,转头看向紫衣女子,用没有眸光的双眼打量了女子一会,说道:

“死而不化,化而不瞑,瞑而不殆,殆而不朽!”

老太婆说完转身继续向前走去,来到一座座孤坟前,洒下纸卷,洒下浊酒,

紫衣女子看着老婆婆,震惊地说道:

“不死丹诀?”

紫衣女子说完使劲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天地本根,难道已经有不死丹问世了?

清风拂面,紫衣女子瞬间清醒,看着逐渐消失的佝偻的身影。

“齐婆婆……《百医道书》在哪里?”

女子反应过来,大声叫道。可没有人的身影,空荡荡的峡谷连回声都没有,诡异的气氛在坟冢瞬间蔓延开来。

一阵冷风吹过,仿佛千万的冤魂在撕裂这一这片虚空,要逃脱这片禁锢的牢笼。

紫衣女子拿出笛子,吹了起来。

悠扬的笛声仿佛安抚了躁动的灵魂,天地顿时清朗。

一阵清脆的歌声响起:

“昨日恩恩怨怨怨,今日谁是谁非,坐看楼阳,行看水,谁说佳人在黄昏……”

一个女孩坐在一艘漆黑而又破烂的古船上,顺着风漂流而来,没有水的船在游走。

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眼睛微红,扎着一条小辫子,穿着一身红妆,仿佛血染过一般。

紫衣女子看到小女瞬间满脸遍布惊恐之色,指着小女孩说道:

“九……九幽鬼童!”

说完收起笛子,转身极速朝着峡谷口飞奔而去。

进来时短短的路程这时却变得无比漫长,紫衣女子使尽全力奔跑,却依然未逃出峡谷。

坐在船头的小女孩看着紫衣女子,随意摆动着双脚,微笑着说道:

“姐姐啊姐姐,生者不入死门,死者不走生道,你已经是第三次了,给了你机会了,却自己要反复找死,么得法子喽,只能送姐姐一程了。”

小女孩说完朝着紫衣女子招了招手,紫衣女子瞬间两眼翻白,变成了如同失去灵魂的僵尸一般,直直走到小女孩跟前,小女孩伸出自己白皙的右手,指甲出奇的长,如墨一般的黑。

小女孩指头触及紫衣女子眉心。

“哦,原来如此,《百医道书》,原来世间真有此书,难怪,难怪!”

小女孩说完露出思考的表情,破烂的鬼船屋内走出两个身影,其中一个就是刚才消失的“齐婆婆”,还有一人半边脸消失不见,相貌奇丑无比。

“齐婆婆,原来你没有跟我说实话啊!”小女孩继续坐在黑船的甲板上,摇晃着双脚,斜头看着老妪。

老妪身体一震,赶紧跪下磕头,带着哭腔说道:

“少主啊,真的不是我不能说,是我跟前任公子有约定,不能向透露与《百医道书》的任何东西,而且立的是血誓,还请公子见谅。”

老妪身旁丑陋男子用自己仅剩的一只眼睛,半张嘴,半个鼻子冷漠地看着老妪,嘴角带笑,一手扶着腰间配刀,只要小女孩下令,他会毫不犹豫斩下老妪的头颅。

小女孩微微一笑,说道:

“这不能怪你,但是现在你的公子身死道消,《百医道书》肯定流落到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