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进城卖货(1 / 2)
这番说辞能不能唬住县令不知道,反正是把村长给唬住了,一张冷硬阴沉的老脸一下子就活泛起来,堆满了讪笑,搓着手道:“陶娘子,你看这乡里乡亲的,何至于此啊!”他换上了更亲近的称呼,少了点公事公办的语气:“这事……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
村长重重一拍大腿,指挥两个儿子,“你们俩,去咱家库房里抗半担粮食出来,算是我补给陶娘子的,赶明个县里派人量地的时候,记得把顾家给报上去,一家里出了两个英雄,都是为国捐躯的,可不能怠慢了,叫旁人看了心寒。”
“陶娘子,您看这回……”
陶宛情知再闹下去也没意思,借坡下驴,悠悠道:“早这样不就完了吗?闹这一场何苦来哉?”
“罢了,我家去了,这粮食我就先拿走了,等县里的粮放下来,村长可得知会我一声。”
说完,一手挽着篮子,另一手把装粮食的布袋拎出来,往肩上一抗,回了家。
不得不说,原主身体的底子还不错,带着这么多东西连口大气都不用喘一口,她可记着,原著里,这个顾陶氏可是三天两头的称病,把自己俩儿媳妇使唤的脚不沾地。
大儿媳脾气泼辣,人又乖滑,常把自己的活推给女主亲娘干,也难怪原主家守着一个福宝锦鲤,还是破家败业了。
一边腹诽一边往家赶,没等到家门口,正撞上出去做工刚回来的大儿子顾青朗。
“娘,您这是上哪去了,这哪来的米啊?”
陶宛把米和篮子都给了大儿子,自己一身轻松,下巴朝院儿里一扬:“进屋说。”
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张小桌子,也没啥好饭菜,无非是一点薄粥,里头放了几大块芋头,一大碗没啥油水也没啥盐味的野菜汤炖山蘑,这就算顶好的饭菜了,不到年节桌子上难见荤腥。
难得的是,今天桌上多了一小碟子熏鱼,鱼个头也不大,手指头长短,拢共就六条。
大儿媳妇喜笑颜开地说:“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运气,老二媳妇跟娘去山里采了不少野货药材,我去接她,回来的时候河里又蹦出几条小鱼儿来。”
这话说的可太有水平了,陶宛听了在心里腹诽,她要不是不知道顾萌萌的福娃特性,没准就得以为这鱼是她捞上来的了。
柳氏的眼睛直勾勾盯着碟子里的鱼苗苗,吞了吞口水。鱼不多,按照往日的分配法子,这鱼得给当家的一条,自己俩儿子一人一条,老太婆得自己吃两条,还剩下一条,就是她的了。
陶宛清楚地记得原著里就有类似的桥段,锦鲤福娃嘛,随便路过一条不到脚踝深的溪水里就有鱼自动往人身上条,十年难遇的珍惜药材天天都能遇见,难得一见的野山榛蘑随便一找就一大片,但对福娃不好的人可无福消受这些好东西。
这些东西要是不给福娃分,那就等着吃鱼卡嗓子,吃蘑菇见小人吧。
陶宛也是奇了怪了,这些人吃过多少回亏,就是不长记性。
“今天我去村口看了,你们爹还有二哥是保家卫国战死的,朝廷又下来了恩赏,又给分地、分粮食,往后咱们家也能松快松快。”她一边说,一边伸出筷子去夹鱼,柳氏跟她的俩儿子眼睛盯着筷子就不动了。
“妈,这是好事儿啊!咱还采了这么些好东西,回头拿到县城里一卖,也能换些家用呢!”大儿子顾青朗笑得一脸憨厚。
福娃女主却隐晦的翻了翻白眼,显眼,就算是个孩子也知道,卖东西的银钱多半得被奶奶拿去填补娘家了,就像她辛辛苦苦捉来的鱼,自己肯定分不上一口。
刚这么想着,陶宛的筷子就落到了她碗里,一条熏得干香油润的小鱼就落进了她碗里。
跟着,另一条鱼也到了方氏的碗里。
母女俩人惊讶极了。
这么回事?今天的太阳也不是打西边升起来的啊,娘/奶奶咋突然转性了?
柳氏也惊讶极了,鱼就那么多,分出去两条,那是从谁嘴里省下来的?
陶宛没理会众人看自己惊讶的目光,接着给自己夹了一条,剩下的她直接给泡进菜汤里了。
俩孙子一条都没有!
柳氏的两个儿子今年一个五岁一个六岁,那可是原主的心头肉、手里的金疙瘩,宁愿自己不吃也得省下来给他俩,结果今天分鱼,没他俩的份儿!
俩小孩脸上的表情都不能说是惊讶了,那简直就像从他俩身上割肉了似的。
“奶奶,我的鱼呢?”
“你咋给那俩赔钱货吃鱼?”
就连顾青朗都说:“娘,这……”
陶宛不动声色道:“鱼是老二媳妇捉回来的,她娘俩理应一人一条,喏,让你们跟着沾个光就不错了。”
俩孩子被原主娇惯着,家里的活当然是一手不沾,到处追鸡撵狗的,这么大了,啥也不会干,还想吃鱼?
一顿饭吃的太太平平,陶宛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