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章 鏖战(1 / 2)

加入书签

就这么在这乱世中飘啊飘,先是在山西的群山窝里转悠,后来去投了王嘉胤,然后是王自用,接着是高迎祥,再后来是李自成。

首领们换了一个又一个,李满仓也从当年拿着破烂长矛的杂兵历练成了弓马娴熟的精锐。营里的同伴们都是这么从死人堆里历练出来的。

这年头,无论官兵还贼兵,大伙的经历都丰富的很。

有官兵投贼的,有贼兵受招安穿上官衣的,也有兵变贼又变回兵再变回贼的,总之大家伙都是乞一口饭吃,求一条活路。

转机发生在崇祯十五年。这一年,闯王李自成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又在河南郏县击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

从此,李满仓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兵撵着到处跑了。安定下来的李满仓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个粗手大脚的健壮妇人和刚出生没多久整个人都皱巴巴的李有粮。

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后,李满仓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乐呵呵的,脸上的刀疤看上去都不那么可怕了。

私下里,李满仓也很惶恐,孩子出生没几天便跑了好几十里路去附近据说最灵验的一所寺庙,恳求神佛保佑,孩子能平安长大。

以前犯下的罪孽,自己愿意一力承担,上刀山也好,下油锅也罢,莫要牵连了子孙。

小婴儿渐渐长大,学说话,会走路,闯王的造反事业越来越火红,李满仓的日子也越发有了盼头。

不过这一切在山海关下戛然而止。

那一战,真是惨烈啊。不能说大家伙打的不好,弟兄们尽力了,但真的打不过。步兵尽墨,骑兵仅余七千,闯王多年攒下的老底子一下子没了大半。

一片石之战后,不少顺军很不服气,认为那清军趁人之危,在吴顺两军鏖战大半日后方才下场,胜之不武。

结果潼关一战,又是大败亏输。

这次顺军早早准备,又有雄关为屏,但在敌军红衣大炮的轰击下,依然无济于事,防线一触即溃。

十余年间,李满仓见过很多对手,但无论是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的标营,还是那吹上天的关宁铁骑,都比不过这帮辫子军。

也只有闯王麾下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严格的亲军才能跟他们掰一掰手腕。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多了。真不知道这白山黑水是怎么养出来这么多的杀神的。

但凡精锐,第一必须营养充足,如此才能体魄强健,挽得了强弓,披得了重甲;第二必须装备精良,弓甲质量得过硬,战马营养要保证;第三必须严格操练,没有足够的时间演练战阵,再好的个人武艺也会被碾压;最后就得是赏罚分明了,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方知敬畏。

最后一条且不论,光前面三条,大部分的明军一条都不符合,便是少数明军标营、闯军精锐也只能做到马马虎虎,也仅仅是马马虎虎罢了。

就以闯军为例,说营养充足吧,虽然闯军势大后,精锐待遇都不错,但当年风餐露宿,哪个不是一身暗疾;说装备精良,闯军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稳定的后勤保障系统,大都是捡明军的来用,而大明的武备,唉,一言难尽;严格操练嘛,大家伙都是死人堆里练出来的一身本领,确实过硬,但常年习惯了提桶跑路,也很难打什么硬仗,一片石之战已经是顺军的巅峰了,还是靠着开国在即的一口气吊着;赏罚分明么,一个没有历史延续的政权,就算是赏罚分明又如何?今日赏你一百亩地,明天敌军打来地就没了,拼命杀敌,所为何来?

闯军做不到,腐朽到极点的明政府军就更够呛了。

当年松锦大战,大明集全国之力的十几万大军中,还是有那么三五万勉强可战之兵,面对八旗偏师一度还占据上风,但当皇太极全师而来,明军就不够看了。

本来核心兵力就远少于对方,还分属多个系统,不像八旗那样如臂使指。上风时尚可,一旦陷入逆风局,马上全线崩溃。

这八旗兵不单四条齐备,更有大炮助阵,如虎添翼。

闯王精锐损失大半的情况下,哪里能抗衡得了。很快,闯王就带着大家伙千里转进,奔赴湖北。

偕老妇幼数十万人行进千里谈何容易。中间如何应对敌军的追击?

而且李满仓看得清楚,大战连连之下,顺军很难翻盘了。就算到了湖北,四面皆敌之下,也不过是延缓些时日罢了。到时候,难道再去像以前一样,四处流窜吗?

自打有了牵挂之后,李满仓已经不想再过这种动荡的日子了。

下定了决心,李满仓趁着人心动荡混乱不安的当口,与几个一样想法的同伴,偷偷脱队,找到妻儿,避入山中,待到尘埃落定,才出来当了大清的顺民。

反正乱世之中,户口混乱,到处都是荒村,随便找个没人的村落谎称当地人便是。

就算被发现了也无妨,官府正是需要录入户口的时候,谁管你真假,只要肯交税就是真的。

就这样,双手沾满鲜血的李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