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八六 正式亮相了(1 / 2)

加入书签

仗打胜了,刘大双紧绷着的心松驰下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尽管战前做了详细的计划,可照样是惊心动魄。

按照他的计算,一个神鸦炮团,54门炮,一个齐射可以射出近千发炮弹。

那可是一百三十毫米的炮弹,差不多可以把十公里内的敌人阵地全部覆盖完,几乎无死角的覆盖,连个老鼠都跑不了!

可这么准确的计算,还是和实际情况不符。

东瀛军的防御工事修建的真是好,居然在如此炮击下,还有人活下来。

不仅活下来,还能组织抵抗。

就连那些轻伤的也一样参加了抵抗,重伤员都绑上手雷来个同归于尽。

这些给进攻的华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刘大双现在深深的体会到,他那种靠解数学方程的指挥作战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有太多他想不到,计算不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战局的进展。

在对人心的把握上,他更觉得自已有所欠缺,没能够准确理解人性的本来面目。

对于汤玉麟和张景惠的安国军,他原来的计划是,由谍报厅出手,启动这些年安插、发展的安国军内谍报人员,把队伍拉出来,加入华夏联军。

可郭孝纯却不同意他的意见,他认为那样做,即使成功了,也只能拉出一部分人,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安国军内讧,反倒会把一部分人推向东瀛军。

郭孝纯分析,安国军本质上是一群土匪,能够绑在一起,一是靠所谓的江湖义气,二是靠共同的目的,升官发财。

在危机时刻,他们更多的考虑是自身安危,民族大义,国家存亡并不是他们关心的。

汤玉麟胆小,只想着保存实力,一为避战。

张景惠做买卖出身,奸滑无比,又有野心,时刻想赌一把,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针对他们,如果想要他们加入到战场上,打击东瀛军,必须让他们看到华夏军胜利在际,他们才会加入。

刘大双同意了郭先生的意见,这才有了马占山耀武扬威地在海城兜了一圈。

而后,广播电台、报纸发出的战场报道,真真假假,甚至有意夸大华夏军战果。

比如,刘大双的中路军攻击并不顺利,比计划中的进展慢了许多。

东瀛军阵地已经差不多和犁过的地一样,泥土都翻了几次。

可东瀛军仍旧是死战不退,节节抵抗,硬是用人命挡住了华夏军的进攻。

最近的地方,距离叶宏德部只有十几公里,可就是无法凿穿东瀛人的阵地。

好在郭先生的谋略起了作用,汤玉麟、张景惠为了自身的利益,先后加入战场。

有了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汤岗子、小孤山的东瀛军被消息。

叶宏德部获得了宝贵的补给,内外夹击,一举歼灭鞍山之敌。

刘大双想到这些都有点后怕。

自已这三脚猫的指挥水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最好以后还是不上战场现眼。

现在算是知道了,当年老人家一介书生,绝处逢生,以弱胜强,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千儿八百年的,都不一定出来这样一个大能。

自己少嘚瑟点,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自已埋头发展经济,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就行了。

“公子,门外来了许多记者,一定要采访您!”

丁志军悄悄的进来,轻声说道。

“采访我?算了吧!告诉他们,多去采访一下战士们,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刘大双摇摇头,拒绝了。

他是真心的,他有什么可采访的,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畏牺牲的人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几千年华夏历史,特别是大清的三百年,都是搞愚民政策。

民不知有国,才是最大的悲哀。

约翰牛和高卢鸡打塘沽时,为了几两碎银,老百姓把敌人从船上抬上岸。

八国联军打京城时,也是为了几两碎银,老百姓肩扛车拉,帮着敌人运送弹药。甚至,还有人爬上城墙接应,……

每每想到这些,刘大双是痛心不已。

这十几年,他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就是要百姓觉醒。

华夏是百姓的华夏,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才能有尊严的活着,不受任何人的欺辱。

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靠着我们大家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一个富足美好的生活。

“公子,跟他们说了几次了,他们都不肯走,说不见到您,他们就睡在这里。”

丁志军满脸无奈。

“不见,你想办法让他们走!”刘大双还是不同意。

“公子,还是见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