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三八式半自动步枪(1 / 2)

加入书签

何立文这几天时间基本上在忙着学校、医院的图纸,另外就是后世的资源图,得先把太行山地区的先弄出来,这个是即将要用到的。

这天中午,何立文正在吃饭,王团长急吼吼地推开何立文房间的门,一进来便说道:“好消息,你给的那款半自动步枪已经生产出来样品了,正在准备试枪,你要不要去看看。”

何立文自然是要去看的,所以点了点头,王团长便又带上门急吼吼地出门去了。

这是后世综合了二战前后全球最出名的一些步枪的优劣点重新设计的一款步枪,采用7.62毫米子弹,精确杀伤400米左右,火力输出800米内可以有效覆盖与杀伤,最远可以到1500米的杀伤距离,当然这个距离就是靠“流弹”了,也就是运气成分比较多,另外对空可以达到500米的射击范围,有了这款武器,日军的飞机就基本上不敢低空轰炸了,这也是老总等人当时看了这款武器的参数以后之所以惊叹的主要原因。

与日军装备的三八大盖相对比的话,最大的优势当然是火力输出能力了,最高750发每分钟的理论射速与单发模式的三八大盖相比自然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而且六三式是在AK47基础上改进的,维护简单,而且耐操,哪怕在泥水里面过一遍,拿起来抖一抖照样可以用。

当然弹匣是20发的,打完了需要换弹匣,但是日军是5发弹匣,单发模式,而且7.62毫米子弹也比日军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强很多,三八大盖的一大问题就是穿透力强,但是杀伤力小,也就是打在人体非致命位置甚至都只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那种。

测试是在后山进行的,主要是现在黄崖洞以及山谷范围现在都是全部布满了厂房和人员,何立文自然是不需要身体直接过去的,意识进入神魂空间直接过去就行。

老总、总参、师长、旅长、王团长等人自然都在,这毕竟是黄崖洞这边的一件大事,如果这款 枪成功了,那么八路军苦恼很久的后勤补给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甚至逐步解决。

测试非常成功,毕竟图纸、生产设备的图纸都是何立文直接用的后世已经验证过的,不过现在也只有这款半自动步枪试产成功,主要是这款枪相对简单。

技术人员按何立文提供的资料,分别对射程、杀伤力、单发、连发模式、精确度等进行了比较多的测试,一直到傍晚的时候才结束,何立文自然只是看了一下简单的枪械成品就知道没问题了,便不再管。

老总等人直到晚餐的时候才回来,还在路上说笑,看得出来心情不错,这个时候何立文已经开饭了,小李一般会提前把何立文这边的先安排好,毕竟不在一起吃饭。

等回到,王团长就推门进来何立文房间,看何立文在吃着,便说:“吃完饭出来聊聊呗,枪已经成功了。”

这个不算正式会议,不过小李还是在记录。

“何立文同志非常感谢你提供的生产技术啊,有了这枪,对小鬼子就完全不虚了。”

“老总真的别在客套了,会难受的。”

“好了,那就不跟你客气了,对了,你图纸上为什么叫六三式,不叫三七式呢,一般是按年份来命名的吧。”老总自然也只是客套一下,不会纠缠于这种问题。

“我是根据全球在装备和在研究的六十三种步枪的优劣综合以后做的这款枪的图纸,所以便直接写成六三式了。”何立文总不能写后世就叫这个,习惯性地就写上了吧。

“那我们要不要按国际惯例定名为三七式呢,毕竟这个按西方来说是1937年。”老总他们对于西方的日历还是了解的,也没有提按光头一样的命名了中正式的,毕竟共产党人不讲究这些。

“要不叫三八式半自动步枪吧,毕竟严格来说现在在西方日历已经是1938年了,而且装备肯定是春节后的事情,另外也直接对标日本的38式步枪。”

老总略一思索便道:“也好,我倒是不记得西方日历的具体日期了,反正如何立文同志所说的,装备肯定按我们的农历算也是年后,按国际惯例确实也是三八年了,那就确定叫三八式好了。”

枪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下来,三八式枪族的第一款就确定为三八式半自动步枪。

“既然这样,那接下来的冲锋枪、轻机枪、火箭炮也一并按三八式来命名吧,刚才和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沟通了一下,年后肯定都是可以完成量产并装备的。”总参补充了一句。

在这天,名震这个时空的二战武器便由此定下来了,当天,老总便将这个好消息向延安进行了汇报,现在为止,延安方面对这边支援了三批技术人员,有了成果自然是要汇报的。

接下来的会议自然是讨论量产的事情了,其实也没有太多商量的,生产设备已经有了,无非就是人员安排和原料问题。

何立文趁着这个机会把太行山地区的资源分布图拿了出来,这个是这几天刚做出来的。

“这么详细的资源分布图,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