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飞雷炮(1 / 1)

加入书签

几天以后,苦味酸炸药终于“研制”成功,兵工厂这边的飞雷炮管早已经做好,就等炸药了,黑火药的已经测试过了,不过因为射程等原因,只是作为伏击战防御战等场景使用。

何立文对于飞雷炮的规划方式和没有穿越前在1933的时空所做的规划基本一致,分为三个版本,最简单配置的版本就是黑火药的,这个只需要油桶和制造技术就可以在全军推广,第二个版本和第三个版本就相当于单兵火炮和重型迫击炮。

每个版本都配置了三种规格的弹药,黑火药的主力就是十公斤级的黑火药炸药包,在平地射击距离在250-300米之间,爆炸威力不错,当然何立文把穿越前曾经做过的添加方案一并写在了制造技术资料里面,第二种规格就是5公斤级别的炸药包,可以抛向400-500米距离,这种适合防御战中对相对纵深一些的目标进行打击,作用和日军的轻型迫击炮类似,第三种规格的是2公斤级别的炸药包,但是这种爆炸威力太小,虽然射程可以达到500米-800米之间,但是飞雷炮的准度本身就不行,再用黑火药,那如果到了300米以上基本上全凭运气了,虽然300米内误差也挺大的,不过对于日军的猪突冲锋这种战术却非常有效。

而且最低的这个版本采用的是油桶,所以作为游击、防御等使用还是非常适合的,最主要的是对炮兵没有要求,普通步兵就可以使用,所以对于游击作战、敌后作战意义重大。

真正的飞雷炮是后面两个版本的,用苦味酸炸药的理论射程单兵版在2-4公里范围,两个人就可以负责一门炮+炮弹,最后的版本是需要骡马运输的,射程在3-6公里范围,都是配置三种规格的炸药。

苦味酸炸药做出来这个让何立文还是比较激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终于有自己可以生产的“炮”了,何立文听到消息后让王团长赶紧安排做成炸药包然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没有达到理论射程,单兵版只能在1.5-3公斤范围,迫击炮版也只有2-4公里范围,这个也是没办法,毕竟没办法像穿越前一样直接使用后世的无缝钢管,只在在这边用现有的设备加工,各方面确实会差一些,不过好在能用,这个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全部靠何立文去敌方拿当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甚至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何立文真正期待的是六三系列的武器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枪炮,飞雷炮是简版的,不过那些武器装备不可能这么快的,毕竟穿越前的时候是直接从后世弄的生产设备,现在要生产首先要解决生产设备的问题。

不过老总、老师长、旅长等人看了飞雷炮的测试还是非常满意的,特别是爆炸效果,因为使用的是苦味酸炸药,比前面测试的黑火药版本简直不要好太多,另外就是精准度也好非常多了,以致于王团长在看过之后高兴得差一点跳起来,还不停嘟囔:“如果在长征前有这种炮就好了。”

飞雷炮的正式生产成功意味着至少是有真正意义上自己生产的炮了,代表着兵工厂正式的产出,特别是黑火药版本的特别适合敌后游击战。

所以尽管何立文是有些不满意的,但是对于整个八路军,飞雷炮却是意义重大,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有了第一种武器的生产就证明这条路是对的,而且延安那边支援的技术人员也逐步在过来,这个过程相信会越来越短。

后面自然是安排飞雷炮的生产与装备了,这个会议何立文没有参加,主要是飞雷炮生产成功,又得去小日本那里弄几次钢材了,毕竟现在黄崖洞这边还没有铁矿,也还没有炼钢厂。

炼钢这一块的任务是原来负责水泥厂的李三和接过去了,水泥厂已经投产,就不需要他来研究了,安排好生产就行,这个也算对口了,为了配合李三和,何立文还得去弄一些铁矿石,没办法自己挖就只能找小日本要。

当然会议的最后结果何立文是知道的,就是加大这边的生产,逐一装备部队,另外黑火药版本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派出几个小队去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场,也包括根据地内的其他部队进行推广,虽然现在何立文弄了不少小日本的炮过来,但是一方面有限,另外弹药补充也是问题,当然是何立文不在的情况下,另外一方面就是哪怕作为一种补充也好,毕竟不需要专业的炮兵这个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了。

对于组织的决定何立文是支持的,也是非常信任组织的执行力的,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操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