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 南京转折(1 / 1)

加入书签

12月10日,原来历史上日军正式进攻南京城的日子,何立文虽然知道不可能了,不过还是过去看了一下,南京方面好像也作了一些准备,城防布置等比何立文刚来的时候好很多了,最主要的是前线溃退的士兵也归建或者收拢了很多。

何立文特意到了南京指挥部看了一下,还好,至少唐生智这个时候没有跑路。他心中估计也是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南京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日军已经逼近了南京城,而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却一再被突破。虽然最近几天不确定什么原因日军停止进攻了,可是他还是止不住地担心。

对于国军兄弟,何立文所能做的不算太多。他深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一位士兵都在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拼命。他们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可怜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值得拥有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可惜,现在青霉素还没有生产出来,他手中没有能够救助他们的药品。

看着满城的溃兵,何立文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同情。这些士兵们曾经也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现在,他们却成了过街老鼠,被人们所唾弃和避讳。他们失去了战斗的信念,失去了生存的希望,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还能走多远。何立文明白,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他们需要知道,他们并不是孤单的,他们还有朋友,还有亲人,还有国家。

何立文当然也想为伤兵们做些什么。他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然后直接到了日军的后方寻找日军医院,也不管这些药品是干什么的,毕竟到时候是医生在使用,反正空间足够,所以他把找到的日军医院的药品全部打包拿走了。

何立文将搜罗到的药品全部悄悄地放在南京各医院的药房,特别是伤兵营,何立文特别多放了一些,特别是消炎药。

当然也包括不少粮食,反正这些都是日军的,而伤兵营这边却是没有多少有效的补给,不得不说国军政府的执行力有时候真的忍不住吐槽,其实物资这个时候南京城并不缺乏,毕竟曾经是做为首都使用的,物资储备不可谓不丰厚,但是伤兵营却很多似乎都被遗忘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民都是善良的。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依然有许多医生、护士和志愿者在默默地坚守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努力地为那些受伤的士兵提供治疗和护理。

医生和护士们日夜奋战在前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伤兵们提供最好的治疗。他们不仅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伤口,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感染和并发症。他们的工作是如此的辛苦和危险,但他们从未放弃过,一直在坚持着。

志愿者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伤兵们提供帮助。他们为伤兵们送去了食品、水和药品,还为他们提供了心理支持和安慰。他们的善举让伤兵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战胜伤病的信心。

这些医生、护士和志愿者们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为伤兵们带来了希望,也为我们整个国家带来了力量。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何立文也只能默默地观察着这些,能做的也只是提供一些药品和食物的支援,政府层面的这个何立文没办法。

做完这些,何立文便去了日军军营,这边相对还是安静的,不过宪兵比较多,明显地前面发生的事情还在调查,虽然没有结果甚至注定没有结果,但是这些宪兵也没办法,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何立文到了三个师团的军营整体扫描了一下,应该还没有新的指挥官到位,毕竟还只有两三天时间,哪怕重新安排并用专机送过来也得几天时间调度的,现在的是下面的几个旅团长在商量着来,这个局面一下子估计难以解决,而且最关键的是何立文取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特别是炮弹几乎搬空了,炮毕竟大部分在日军眼皮底下,何立文倒是没怎么动,总共也就拿走了二十来门,都是在日军视线之外的。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京方面的局势将会短期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且今天何立文也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在自发组织离开了,历史上是南京陷落太快,另外高层指挥提前离开,让原来就缺乏组织的南京城更是乱成了一锅粥,何立方相信,有到多出来的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这里的局面将会比历史上好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