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章 黄崖底伏击战(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分配工作是旅部这边的人在做的,主要是考虑王团长的部队连战两次,虽然伤亡很小,但是连续两场战斗再加上运输,战士们都是需要休息了。

有了十几吨肉食的补充,战士们恢复得也更快,毕竟这年代吃点肉食可不容易,这也算是对战后的最大犒劳了。

两天的休整期间,何立文只出去整了一次武器装备,还是以掷弹筒为主,毕竟这个时期弄炮过来也不适合用,不过这次的是弹药为主,上次弄了十几门掷弹筒,两次伏击战弹药消耗不少,但是掷弹筒没有消耗,所以这次只弄了八个掷弹筒,弹药和手榴弹,就是那种被称为香瓜手雷的这些比较多,因为何立文发现战士们的枪法不算好,主要还是缺乏弹药训练,所以掷弹筒和手榴弹最适合这个时候的部队,特别是打伏击使用。

这次掷弹筒王团长没有要,只向旅长说明弹药情况,旅长自然明白王团长意思,直接大方的让王团长自己拿,毕竟这弹药是王团长支援的,而且这次伏击确实需要。

剩下的掷弹筒自然是装备给其他部队,特别是这次协同王团长作战的771团一营。

两天后,王团长和771团一营一起向黄崖底开进,何立文自然是跟进,休息了两天,又吃了两天肉食,战士们的状态明显比前面好多了。

开进以后并没有和日军马上交火,而等待了将近两天。

不过这次交战依然和历史上相差不大,11 月 2 日,天气阴沉,寒风呼啸。日军第 109 师团第136旅团 1 个大队约 700 人,如一群饿狼,从东冶头镇气势汹汹地扑向昔阳。他们带着满脸的狰狞,扛着闪亮的刺刀,企图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入无尽的灾难。

面对日军的凶残进攻,第 129 师决定在黄崖底利用两侧高地,采取诱伏手段歼灭日军。战士们心中燃烧着怒火,他们决心要让敌人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于是,第 386 旅第 771 团于黄崖底以南风居村占领阵地,严阵以待。同时,派出小分队向黄崖底方向警戒,他们瞪大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丝敌人的踪迹。

王团长的部队则隐蔽集结于黄崖底以东巩家庄,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默默地等待着战机的到来。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他们知道,这一战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存亡,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毫不退缩。

当日 7 时,日军经南界都进至黄崖底。第 771 团警戒分队与日军接触,他们奋勇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为了诱敌深入,他们不得不节节败退,退至凤居村西北高地据险扼守。日军见我军撤退,以为我军无力抵抗,便更加嚣张地向前推进。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精心布设的陷阱。

日军屡次攻击凤居村西北高地,但均被我军奋勇击退。他们气急败坏,开始调集更多的兵力,企图一举攻克我军阵地。然而,就在他们全力进攻的时候,王团长的部队突然从东侧发起攻击,他们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不知所措。

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伤亡惨重,开始向北撤退。我军趁机发起追击,将日军压迫至黄崖底河滩内集结。此时的日军已经失去了斗志,他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我军趁机发起总攻,将日军一举歼灭。

在黄崖底,鲜血染红了大地,泪水湿润了眼眶。这场战斗,是对日军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是对我军的一次巨大鼓舞。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

这时,在日军翼侧的王团长的部队集中火力,居高临下,向日军实施猛烈袭击,激战1小时,予以大量杀伤。日军集中500余人向王团长的部队阵地连续进行3次反扑,均未得逞。

在激烈的战斗后,八路军第 386 旅的伏击部队成功地将日军击退至黄崖底村中及附近的沟渠内。然而,这些日军并没有放弃,他们顽固地抵抗着,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伏击部队的指挥官们深知,他们不能让这些日军有机会逃脱。他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否则这些日军将会对附近的村庄和百姓造成威胁。

然而,地形的限制使得伏击部队的出击变得困难。他们身处狭窄的山沟中,无法有效地展开兵力。同时,日军也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利用沟渠和掩体进行防御。

面对这种情况,伏击部队的指挥官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他们决定暂时撤出战斗,寻找更好的战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知道,这可能会给日军喘息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重新组织和反击。

但是,伏击部队的指挥官们也清楚,他们不能冒险让士兵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他们必须保护士兵们的生命,为未来的战斗保存实力。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第 386 旅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击毙了日军 400 余人,缴获了长短枪两百来支、电台 1 部。

这个战果和损失只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