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再次设伏(1 / 1)

加入书签

既然没事,何立文自然是休息,抄资料,轮流着来,特别是资料,当然是越早抄下来越安全,总会担心时间久了会忘记。

不过晚上抄写到累了以后,何立文便直接休息了,毕竟明天有行动。

第二天一早,部队便开始早饭,然后准备开拔,开拔之前,王团长过来何立文房间了一趟,告诉何立文部队准备开进伏击阵地,何立文点头表示知道了。

何立文这次想起来了,如果按照公历算今天应该是10月28日,这是刚刚在想起整理王团长、陈旅长和刘师长的经历的时候,才发现在刘师长的资料里面有这次伏击战的详细记录,第一次是1937年10月26日,原来的历史记录是上午,这次发生在傍晚,何立文不确定是不是因为前面何立文“偷了”日军仓库十几立方的武器装备引起的蝴蝶效应还是其他原因,但是事情确实有小的偏差。

但是大体是没有变的,伏击战后,在刘师长的指挥下,王团长带领队伍以运输的名义假装撤离,然后在晚上又悄悄返回,这次按王团长的说也是上午到达,这个又与历史上时间基本上吻合了。

等达到阵地以后,王团长指挥部队提前修复一下前面稍微有些受损的阵地,并做了处理,并交待没有命令不得开枪,应该是上面有交待,预测日军会提前火力侦察,毕竟这里刚伏击过一次。

其实日军在地势险要地进行火力侦察是常规要求,不过这次可能会比平常的更激烈些,所以王团长特意交待了一下。

上午,日军果然从测鱼镇再次出发。他们的人数比上次更多,给人一种来势汹汹的感觉。然而,在这场博弈中,日军指挥官输了。他们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智慧和勇气,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论兵法,中国文化显然更加源远流长。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运用了许多巧妙的战术和战略,让日军防不胜防。相比之下,日军的指挥官显得有些狂妄和自负。他们以为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就可以轻易地攻下中国的村庄和城市,却不知道中国军队早已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次日军明显学聪明了,辎重部队被包围在中间,四周的护送队伍也明显增加,可见日军并非都是酒囊饭袋。他们也有聪明才智的将领和士兵,也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战术和战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军队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小和无能。中国军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快要抵达七亘村时,日军想起了前几日的惨痛教训,于是全军停止前进。他们先用炮弹进行轰击,试图探查村子中是否还有八路军。这种谨慎,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日军的军事素养。他们知道,在战争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所以他们必须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轻敌和大意。

但他们还是小瞧了八路军的决心。在炮弹的轰炸下,伏击部队一声不吭,顶着满头的尘土,生怕被敌人发现一点端倪。在轮番轰炸过后,日军相信王团长的部队肯定已经离开,此时七亘村已经绝对“安全”。殊不知,一排排枪口正对着他们的脑袋。

这次同上次一样,等先头部队来到伏击圈后,先等他们过去,然后瞬间开枪切割战场,让先头部队无法顾及后方的辎重部队,从而造成阵形大乱。日军做梦也没想到,八路军竟然如此不讲“武德”,在同一个地点,竟然连续埋伏两次,时间间隔还不过几天。

虽然这次日军有所准备,但是 王团长的部队还是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准备运送至前线的物资,也都被再次我军给缴获。

经过这两次伏击战,我军不仅缴获了敌人的物资,更是打断了日军的增援速度,让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曾万钟部得以成功突围。

这次何立文基本上是全程学习,只有在前面日军炮火试探的时候何立文出手了几次,让几颗炮弹偏离一些,后面就基本上没什么出手的机会了。

等战斗结束,王团长开始指挥打扫战场清点物资,准备快速撤离,这些自然没何立文啥事了,何立文便在一旁休息,毕竟长时间观察战场对现在的何立文还是有些吃力的,不过这两场战斗时间都不算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