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担心被御史奏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吗?(1 / 2)
众人听完信上的内容之后陷入了长久的安静。
王青曼也稍微停了一下,才接着说,“信上的连番质问犹如一把铁锤砸在我的心头,是啊,那些士兵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可是却连送一份书信回家报平安这件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帮他们达成所愿,我心有愧。”
“与其说今天我是给你们讲学,不如说我是想向大家讨一个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这么多人,再怎么样也能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
“我也不瞒大家给我写这封信的人是我的亲弟弟,我很高兴他成长为我盼望的那样正直,善良,哪怕今日站在这里的我并不是朝廷命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我也愿意替这些士兵做些什么。”家里的孩子都没有长歪,这一点是王青曼觉得最高兴的事,即使王青南这次所为,天真且有些看不清形势的意味在,她仍旧感到骄傲。
她自豪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大家忍不住升起好奇心,想要看看被他们大人视为骄傲的人,到底是何种模样。
望着大家脸上的神情,从他们脸上看出他们对这件事没有生起任何反感,王青曼才继续说,“我相信大家也会跟我一样,都想替这些保卫我们领土和生命安全的人做些事,那么针对信中提起的第一个质问,大家知道答案吗?”
整个学堂里的人,无论是夫子还是学子都因为王青曼的提问,开始思考。
很快,贺夫子第一个举手,“因为在边关,随时有起战事的可能,士兵们每天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作战训练上面,朝廷没办法安排人教导他们读书识字。”
贺夫子坐下后,他身边的另外一名夫子紧跟着回答,“笔墨纸砚花费较高,朝廷又经常发生拖欠军饷之事,军中士兵没钱买书和纸笔。”
“朝廷担心这些士兵书读的太多,会动摇他们当兵的决心。”这是距离王青曼最近的一个学生所答。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学子举手做了补充,见差不多了,王青曼才示意大家停止,她先是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册子记录,抬眸的瞬间,满意的笑容在脸上荡开,“很好,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那我们现在就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刚刚没抢答成功的学子立即举手。
“任何地方都不缺求上进之人,我们只需要从军营之中,选一部分愿意在训练之外的时间读书识字的人就可以解决写书信的问题。”
“他们学会之后完全可以帮其他不识字的士兵代写书信。”
角落里的夫子替这位学子做了补充,“如果只是满足写书信的要求,那么在教他们读书识字的时候,便先从写信常用的字先教,其他的暂且推后就不会出现他们所担心的动摇军心的问题。”
“学生并不认为让这些士兵读书识字会出现军心动摇的问题,世人皆知,凡为将,必识文,大人,你也说过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状元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能识字,便代表擅兵法之人会增多,于军中,朝廷有利无害。”这位学子说完还肯定的点点头。
外围其实站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文人,听着里面的人大庭广众之下讨论朝政,还用如此不客气的语气,忍不住走到贺夫子身边,问他,“贺兄,这齐乐府的大人是一直这般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开始议论朝廷大事,这些人一无功名在身,二看起来也不似什么背景深厚的人家,说这些不担心被御史奏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吗?”
贺夫子侧目看了一眼跟自己的说话的文人,笑着回答,“你初来乍到,不太习惯,等后面适应了就好了,就怕你到时候也跟大家一样,会抢着讨论呢。”
“陛下广开言路,并不限制百姓学子议论朝政,只是不知怎么在御史眼里就变成了妄议朝政,哪怕真是被参了,王大人也不会在乎的,她是真正爱民如子的好官,以后啊,你就知道了,多了解王大人啊,你就恨不得这世间多几个王大人这样的官呢。”
问贺夫子话的人听了贺夫子的回答,忍不住看向王青曼,认真听着她与周围的学子,文人,夫子讨论军中的事,不知什么时候听了进去,听到王青曼再次提问之时,竟也忍不住想要出声回答,关键时候,他压抑住了自己。
这一段讨论,直到暮光只剩天边一线才结束,王青曼拿着记录的满满的册子心满意足的离开。
她离开后,文人们就这件事讨论的热情还丝毫不减,后面又转到书楼三楼,继续讨论。
王青曼回到府衙后,就将刚刚在学堂里学生出的主意,又将王青南写的信誊写了一遍,最后将这两样东西,让人快马加鞭送去秦立。
请人教军营中的士兵识字,以及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为士兵家书这些事,光靠她一个人不成,而且她是文官,不得插手军中之事,所以这件事还是要秦立上奏。
他一个人上奏还不够,还需要他联合其他驻守边关的将军一同就这件事上折子。
这个打算,她在给庆帝的信中有提到过,她的信会比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