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五十一章 送行(1 / 3)

加入书签

景云突然就明白之前他察觉到的那股违和感是因为什么了,也明白了为何庆帝处理那些老臣如此杀伐果断,不留一点余地。

原来都是为了开海运做准备。

真厉害呀!成功瞒着所有人,他袖中双拳紧握,努力压抑着内心的不甘。

明明从前他们之间不是这样的,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一定是第一个知道,并且他还会过问他的意见。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开始发生这种变化?使得他与庆帝之间渐行渐远,再无以往亲近。

这些年朝中发生的事情从他脑海里面一一划过,最后定格在王青曼这个名字出现。

他眼神瞬间阴沉下来,但更多的是颓然。

王青曼善待百姓,因此他在算计王青曼的时候便留了余地,偏偏这份余地到了如今的境地,造就了王青曼羽翼渐丰,他再动手也只是徒劳。

而王青曼身后站着的是现在的帝王,和下一代储君的认可,他景云有什么?

这个道理他竟然现在才懂,一阵巨大的疲惫袭来,景云突然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争来斗去的,他又能得到什么?

与他一派的人面对朝堂上对于是否开海运一事的争吵,都默不作声,等着景云的指示,可等来等去,景云只是安安静静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仿佛游离了朝堂,他们看不明白这般作态的含义,只能选择不表态,任由其他人去争吵。

但是庆帝对于开海运这件事的态度特别强硬,无论朝中的大臣如何反对,他都只当没听见,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海运的负责人,大臣们用庆朝造船技术落后来说服庆帝,但是庆帝却甩出王青曼当时给他的那张造船的图纸。

“这上面的船已经由工部左侍郎薛不腻联合工部其他工匠一同造了出来,已经下水试验过,无论是在海上飘行的能力,或者船身整体的强度,以及上面遍布的含有攻击性的机关都属上乘,完全满足出海的所有条件。”

反对的大臣一同扭头看向工部尚书,被那么多人注视着,工部尚书不由茫然摆手,表示这件事他也是刚刚才知道,他之前只知道庆帝下旨从工部调走了几个工匠,但他以为是送去协助薛不腻做机关的,根本就没往造船这件事上面去想。

这些人沉默了一下,随后又用先帝时期消失的海船举例,称出海困难重重,且出海的人必须会水,且精通水性才会在遇到意外的时候有更大生还几率。

刚提出这个问题,平西将军周解终于压不住嘴角的笑意,大笑起来,“陛下可比你们早点考虑这点,风城的水军训练已经三年了,现在这些好男儿不仅善水,还是水上作战的一把好手,哈哈哈哈哈哈!”

作为武将,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些文臣吃瘪,天知道庆帝当初秘密召见他,要他的儿子秘密前往风城参与水军的训练时,他心中有多么激动,恨不得立刻昭告天下,他怕自己憋不住这么大秘密,这几年都不敢出去跟人喝酒,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来,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高兴的想原地跳舞。

“陛下……”刚刚才知道庆帝背后做了这么多事的大臣,失神的望着庆帝,他们想问为什么庆帝要瞒着他们做这些事,他重用的那些人是他的大臣,难道他们这些人就不是了吗?他们也是一心为了庆朝啊!

庆帝看出大家眼神里的欲言又止,他只问了一句,“朕有时候很奇怪,朕不管做什么事,朝中总有反对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刚才还激烈争吵的朝堂突然安静下来。

“没人回答?那朕来替你们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你们觉得与朕作对可以博的好名声,即使被朕处罚,或者杀掉也无所谓,因为朕如果真的因为你们反对朕提出的事,而对你们痛下杀手,那么你们的名字就会传遍天下,史书也会歌颂你们所为,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因为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有荣誉的,与朕争论成了你们最重要的事,而往往争到最后,争吵已经脱离了朕提出的那件事的本身,你们为了所谓的名声,也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好像承认错误之后,你们就不再是忠臣一般。”

“朕让你们畅所欲言,是想给朕提出的事情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让你们为了名声凡事都与朕作对。”

“开海运这些准备为什么要瞒着你们?因为你们蠢且自私,因为你们的目光狭隘,因为你们短视,开海运这件事利大于害,对百姓,对国都能受益,海外必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国度,他们可能比我们强大,也有可能有我们都不知道的物种,也许这些不知名的物种可以造福百姓,海外也有可能会有矿产,未经探索,不知结果,你们就在背后扯后腿。”

“朕瞒着你们就是为了这件事能顺利的施行,而不是与你们因为这件事争论不休,久久得不到结果。”

“你们之中,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为官的初心,记得殿试时,朕问的那句你们为什么要当官的话吗?”

最后,庆帝长叹一声,“人心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